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滇池治污:截污主引水先 要依河治水

時間:2007-07-16 來源: 作者:

    底泥疏浚

    目標“十一五”期間,進一步查清外海底泥的現狀,制定底泥疏浚規劃,在滇池外海底泥淤積嚴重的入湖河口及重點區域8.9平方公里內開展污染底泥疏浚的準備工作。

    措施結合滇池截污治污、生態修復等措施,今年啟動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及處置二期工程,對草海南部及盤龍江、大清河河口等重點水域的污染底泥進行疏挖。

   水源地保護

    目標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編制保護規劃;以對水源區群眾生產生活的反哺機制為政策導向,調整飲用水水源地種植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推廣農村能源替代與節能,減少農村面源污染;結合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切實保護和恢復水源地生態環境。到2010年,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7%。

    措施今年主要突出松華壩水源保護,開展冷水河、牧羊河主要污染物減污示范工程和松華壩水庫自動監測站的實施準備工作。

     外流域引水

     目標“十一五”期間,繼續完善掌鳩河引水工程,開展滇池周邊外流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

    措施抓緊前期準備,年內開工實施清水海引水一期工程。治污遭遇6大瓶頸

    多年來,滇池治理走過了一條艱辛、曲折的道路。記者從市政府獲悉,目前滇池治理還存在六大困難和問題——

    1、科學性、系統性不夠

    由于滇池治理工作基礎性研究薄弱,對湖泊自然規律和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不深,編制的治理規劃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操作性不強,致使滇池“九五”、“十五”治理目標都沒有全部實現。對一些具體項目的規劃設計,由于缺乏科學的預見,項目建成運行后,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2、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

    由于現有污水管網不配套,覆蓋率低,大量片區仍然存在雨污混流、錯接漏接現象,支次干管和“毛細血管”大量欠缺,旱季污水收集率僅為63.8%,雨季因為雨污混流收集率更低。目前城市污水產生量每天約75萬噸,而2006年平均每天處理水量僅為47.9萬噸,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同時,污水廠尾水排放雖滿足一級B標的要求,但處理深度不夠,節水與再生水利用潛力未充分發揮,大量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水質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

    3、滇池生態狀況脆弱

    由于滇池的老齡化和人為因素,湖濱生態濕地基本消失,湖泊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自凈能力減弱。要恢復滇池生態濕地,構筑良好的湖濱生態區,恢復滇池的生態系統,但占地多,補償費用高,實施難度較大。

    4、滇池流域水資源短缺

    滇池流域屬貧水地區,周邊無充足的潔凈水調入滇池,滇池主要靠徑流水、生產生活污水、農田回歸水的重復利用得以維持水量平衡,流域需水量遠遠超過水資源量,生態環境用水不足,加大了滇池治理難度。

    5、缺乏資金來源和融資機制

    滇池治理投資渠道單一,資金籌措困難,在動員社會資源參與滇池治理、拓寬融資渠道、多元化籌集治理資金等方面辦法不多、效果不明顯,爭取國家資金支持不夠。

    6、邊治理、邊污染

    部分單位和市民保護滇池的環保意識、法律意識不強,亂扔、亂放垃圾和工業、企業、服務業亂排污水、偷排廢水等邊治理、邊污染的現象仍未杜絕,開山采石、侵占水面等違法行為依然存在。目前流域內監管力量未能有效整合,監管能力不足。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滇池治污:截污主引水先 要依河治水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