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德特金是一位美國新聞界的傳奇人物,不僅終生致力于環境新聞報道,而且近年來在美國創立了環境新聞學。吉姆·德特金為美國密執根大學環境新聞學中心主任,資深教授,1995年加入密執根大學之前他做了21年新聞記者,其中包括12年的環境與科學專題作家。在他的記者和作家生涯中,榮獲了50多項國際、全國和州頒發的各種大獎,其中包括普利策獎的8次提名和3次入圍。1996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于他“杰出成就獎”。1997年地球時報將德特
全面關注人類的生存方式
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環境污染波及的范圍也是聞所未聞的,從大地到海洋到天空,處處都能看到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痕跡,同樣,人類也時時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干枯的星球。全世界已面臨空前嚴重的水荒。同時,在有水的地方水源正在被大量地浪費和污染。根據聯合國及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機構新近一份報告,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將受用水短缺的影響。在1995年,地球上就有20%的人不能飲用到清潔的水,50%的人缺乏合格的廁所設備。
前英國駐聯合國大使、1992年里約世界環境大會的組織者之一克里斯潘·蒂克爾指出:“世界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用水問題。將來會有更多的戰爭是由于爭奪水而不是爭奪油而導致的。每過21年全世界水的需求量就增加一倍,但目前地球上水的儲量與古羅馬時期一樣。”從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間,全球用水量增加了3倍,水量擁有者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增加。雖然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表面2/3是水,但是97%是不可飲用的海水?捎糜陲嬘煤蜕钣玫臐崈舻巧俚每蓱z。在人類消費的水中,25%用于工業,70%以上用于農牧業,因此,農牧業未來面臨的用水短缺是最嚴重的。水澆地只占農田總數的17%,卻生產了世界上40%的農作物,然而自1987年以來,水澆地不斷萎縮。有水的地方也面臨著嚴重的問題:飲用安全。流經人類居住區的河流污染急劇增加,農用殺蟲劑、工業廢水以及無法處理的垃圾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飲水安全。
饑餓的陰影。人類對饑餓的恐懼由來已久,196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保羅·埃赫里希在其著作《人口炸彈》中,作出聳人聽聞的預言——未來幾十年中將有數以億計的人因饑餓而死亡。30年過去了,所幸的是,埃赫里希預言的災難還停留在遙遠的地平線上。在這30年中,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人們的確面臨著饑餓。據統計,目前全球有10億人食不果腹,但大多數是因為戰亂、貧窮及其他原因,饑餓是由于分配不均,而并非供給缺乏。就全球而言,人類尚未遭受饑餓的威脅。盡管1955年至1995年的40年間,世界人口增加了105%,達到57億人,但全世界糧食產量的增幅達到了124%,超過了人口增幅。如何生產更多的糧食以滿足越來越多的人口需求,已
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當前,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是,綠色革命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喪失它的魔力了,過去10年,世界糧食產量增長率已由70年代的3%下降到1%。殘酷的現實迫使人們重新審視綠色革命,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只要更多地使用化肥和殺蟲劑,并改善澆灌條件,就能增產增收,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害蟲的抗藥性增加,過多施用化肥導致地力下降,土壤易干旱,過度澆灌又使土壤中的鹽分分離,導致土地鹽堿化。對此,有識之士指出,維持糧食高產,要另辟蹊徑,不能再犯綠色革命所犯過的錯誤,因為自然界不能給人類更多的奉獻了。
膨脹的城市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核心,然而這里面既有現代化的成果,也有越來越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國的城市都在飛速膨脹,地球上一半的人口目前都居住在城市中,今后城市還能容納現有的和更多的想涌入的人口嗎?在發達國家,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這些國家,城市的擴展進程是非常平穩的,而且人口增長緩慢。歐洲最大的城市巴黎擁有1000萬人口,但只是世界第20大城市。但在發展中國家,人們都集中涌向本國的一兩個大城市,因此,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超大城市也越來越多。許多超大城市的承受力已超過極限。如果這些城市的新移民都是能帶來技能和財富的年輕的專業人才和企業家,那當然受歡迎,事實上,新的涌入者絕大多數是在鄉村無法過活的貧窮家庭,他們注定只能棲身于貧民窟。這些窮人給城市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混亂?諝馕廴疽彩浅蟪鞘忻媾R的共同問題。新德里的一位政治家形容,呼吸這里的空氣相當于每天吸10~12支香煙。在發展中國家的超大城市中,汽車排放的廢氣成為日益嚴重的新問題,因為每年有數百萬輛的新車上路,而道路的容量根本無法滿足車輛的需要。由于低速行駛的汽車排放的廢氣要比高速行駛時多,因此擁擠的交通會造成更大的污染。在曼谷,每位司機每年有相當于44天的時間消耗在停滯的車中,交通堵塞給這座城市造成的損失每年估計達數億美元之巨。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