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安全素質
1、基本的可持續發展準則教育
(1)在自然法則基礎上進行可持續發展。人類面臨的挑戰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既要維持生態的平衡,又要加快經濟發展,解決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戰勝這一嚴峻的挑戰,只有依靠人類自身的智慧。僅僅意識到這些難題是遠遠不夠的,人類必須還要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減緩經濟發展步伐以求得生態平衡的觀點顯然是行不通的,然而,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我們有什么能適應未來的措施呢?人類唯一的選擇就是在自然基本法則的基礎上進行可持續的發展。就如同任何類型的飛機都注定要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一樣,最先進的社會形態也必須以保持生態和諧為基礎。因此,海洋和大氣形態必須保持穩定,而且人類需求方式也要改變,必須與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和睦相處。能夠減少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先進技術,是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但是僅靠這些先進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觀念才是保持未來繁榮的根本所在。
(2)鑄造人與自然間的情感契合點,最大的挑戰還來自人類自身。目前,快速增長的經濟似乎是理所應當的目標。但是正如環;顒蛹覑鄣氯A·阿比所言:“為增長而增長,是一種癌細胞觀念。”的確,無節制的物質擴張必毀滅地球的生態,就是腫瘤在人體內散發癌細胞。因此,未來人類必須注重發展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人類的目標應該是:保持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特別在發展中國家,但同時要減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并消除污染。新的世紀給人類帶來一種新的文化概念,即環保作家阿蘭·杜寧所描述的“生存文化”,即在不損害子孫后代生存環境的前提下,滿足當代人的生存需求。我們的祖先就懂得人類生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他們把樹和動物奉若神明,頂禮膜拜。今天,掌握現代科技成果的人類同樣需要返樸歸真。
2、關注綠色運動,學習綠色新聞
綠色新聞是綠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綠色新聞,就是用新聞手段傳播人們關心的綠色信息,綠色新聞涵蓋生態新聞,或環保新聞、環境新聞等。綠色新聞既然是綠色事實與新聞形式的結合,從“綠色”這個特定的內容來要求,它應具備綠色所包含的科學性、連續性和多變性等特點;而作為“新聞家族”的一員,它又須具有新聞本身所固有的真實、新鮮、迅速、典型等特色。因此,我們探討綠色新聞,就應該從“綠色”這個特定的內容和“新聞”這個特定的表達方式兩方面著眼,力求找出兩者的最佳結合點。這是研究和實踐綠色新聞的重要方法。
綠色新聞的傳播,可以喚醒人類的綠色意識,傳播綠色文化,推動綠色生活方式,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隨著綠色運動的興起,綠色新聞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無論報刊、電視、廣播,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無論是全國性媒體還是地方性媒體,無論是綜合性媒體還是專業性媒體,綠色新聞已經成為新聞大家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越來越受到各家媒體的重視。與此同時,在中央和地方還涌現出一大批以綠色新聞為主體的綠色媒體或專刊、專欄、專業網站;一批記者以報道綠色新聞為己任,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綠色新聞記者,他們充當了報道綠色新聞的骨干力量。
3、把握住生態環保宣傳的特點
綠色新聞(信息)傳播既然是一種大眾傳播行為,那么它必然具備大眾傳播的一般特點。具體來說,綠色新聞具有公開性,與人們的私下議論有所不同,綠色新聞可以公開登堂入室,在社會上流通。同時,綠色新聞傳播具有權威性,即它不同于小道消息,具有明確的、合法的信息源。此外,綠色新聞傳播還具有顯著性,即它可以通過各種手法突出某類信息的位置,使其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另外,綠色新聞傳播還具有直達性,即它不必經過群體或組織的中介而直接抵達受眾本人。除了以上這些大眾傳播新聞(信息)的一般特點外,綠色新聞傳播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由它傳播內容的特殊性規定的。綜觀綠色新聞傳播,可以發現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其一,綠色新聞傳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隨著近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它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正是科技的巨大力量及其給人們帶來的福祉,使人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產生對科學技術的崇拜,認為人可以成為自然的絕對主宰。這種思維定式又稱人類中心論和科學萬能論。它直接導致了過度消費主義的盛行。在此背景下,自然界被無節制地開發和污染,生態和環境危機成為全球普遍的問題,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生存危機。以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為視覺的綠色新聞,始終將人類的生存這一時代課題作為自己關注的焦點,因而在傳播過程中始終帶著深深的時代印記;其二,綠色新聞和信息傳播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綠色新聞的傳播者們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向人們敲響生態危機的警鐘。全球范圍內的生態危機,以及這場危機帶給人類的痛苦和災難,通過綠色新聞傳播者的筆端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人面前,促使他們猛醒;其三,綠色新聞傳播飽含人文色彩。以敏銳的目光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這是綠色新聞傳播的又一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