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直面水危機

時間:2007-07-04 來源: 作者:

沉思:兩個和諧

關于水的報道已經太多,人們的議論也沸沸揚揚。然而水的問題本質在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其背后則是人與人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和諧

工業革命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力量,也帶來了對大自然空前的自負。而造化卻用各種資源的危機警告我們:人類畢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是人類唯一的生存環境。能否與自然取得和諧,是人類能否生存發展的關鍵。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我們長期以來信仰的準則是人定勝天,它被理解為:人類一定能戰勝自然。事實已經證明,這是一種幼稚的愚昧。在我們的先人那里,人定勝天的后面還有一句話天定亦能勝人,可見這里的不是一定,而是某種狀態。兩句話加在一起,描述了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對工程師而言,這可能有點費解;對生態學家而言,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常識。我們的先人既沒有石油能源推動的工程機械,也沒有描述種群消長的微分、差分方程,卻深刻地體悟到這一點,并用極為精煉的語言將其表述為道法自然。

鄧小平講大道理管小道理,在治水領域,與工程學相比,水文學的視野無疑較全局,較靠近大道理;生態學的視野則更為全局,更加靠近大道理。

克萊孟梭說過:戰爭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交給將軍們去干。同理,治水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交給工程師們去干。

王青在研究鯀、禹治水時提出,鯀的失敗主要在于沒處理好上下游關系,給下游帶來了難于承受的災害;而大禹的主要工作是協調。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黃河中下流各部落之間通過政治、外交乃至武力等等各種手段,說服各個部落消除各自障水之堤壩,讓河水能夠暢通地排泄。

可見,鯀治水,用的是工程師的思維,而禹治水,用的是水文學和社會學的思維。兩種視野,兩種結局。

現在我們可以討論人應該如何了。

首先是要有全局和動態的視野。很多人以為,生態學的視野就是保護一些莫名其妙的物種,這是誤解。生態學的視野在于,從動態與全局的角度看護人類賴以為生的整個自然環境,使人們不至于為了一時之利、一己之私,危及人類的長遠生存。因此,生態學的視野,其內核是系統動力學,系統”——全局,動力”——變化。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我們的先哲早有明訓。

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索不可能按目前的增長速度維持下去。這意味著,我們的增長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當人類的擴張已經接近自然容量的邊界,人類社會的行為必將接近頂級群落的原則:通過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降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流程,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生產模式已經無以為繼,我們需要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這就是循環經濟

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的農研中心曾提交一份關于國家發展模式的研究報告。報告比較了中美兩國的資源稟賦,研究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模式,明確提出:中國不能效仿美國模式,經濟的增長不能依賴對資源的消耗,中國人不能追求美國式的生活方式,否則,不但中國的資源環境無法承擔,全世界的資源都不夠用。

可惜,20年后顧歷史,我們的石油已經緊缺到引起國際爭端的地步,我們的水已經緊缺到讓人打貝加爾湖的主意的地步,我們的污染已經讓眾多的百姓民無寧日,而我們社會中被認為最時尚的生活方式恰恰是美國生活方式:housecar。農研中心的報告明確反對發展私家車,而我們卻鼓起了一個巨大的私家車泡沫。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終于將循環經濟定為發展方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落實國家的這種政策選擇,將對稅收、投資、信貸、價格、政府采購發生深刻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又會波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與人的和諧

轉向循環經濟,當然需要法規,但從法規到現實還有艱巨而漫長的道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利益集團。

今年59日,《新京報》報道了中國運動鞋之都晉江陳埭鎮鞋業發展造成水污染。
晉江年生產旅游鞋約4億雙,占全國產量的40%,占世界旅游鞋產量的五分之一。其中,陳埭鎮2004年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9億元,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運動鞋廣告基本全部來自陳埭。安踏、恒強、三星、達克等品牌均屬于陳埭。

根據陳埭鎮政府提供的數字,陳埭現有戶籍人口7.2萬,外來人口20多萬,土地面積3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8000多人。而全國大中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深圳,也僅為3597人。

制鞋業的發達導致了嚴重的水源污染,當地自來水廠和自來水公司的專家認為:晉江陳埭段水質好轉的希望幾乎沒有,陳埭鎮的自來水已無法飲用。當地居民只好打井取水。賣井水居然成了一個產業。而實際上,陳埭鎮的井水并不適合飲用。最近一次全國性的地下水調查發現,晉江靠近河流的井水錳超標。這既有地質構造的原因,也有工業污染的原因。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直面水危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