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匱乏造成地下水的過度開發,2001年全國已經出現區域性地下漏斗56個,總面積大于8.2萬平方公里,地層沉陷的城市達50余個。北京地區地下水位近50年下降了
2001年11月水利部曾發出過警告:到2030年,我國人口達到16億峰值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僅為
一方面到處都是缺水警報,一方面年年都有洪澇發生。我國每年的降水都集中在汛期的三四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到70%,屆時河水暴漲,洪澇災害頻繁。1992、1998年的大洪水還記憶猶新。今年1月21日水利部副部長陳雷表示,在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中下游目前仍有約340億~400億立方米的超額洪水需要妥善安排出路,防洪安全仍面臨嚴峻挑戰。
水量已經讓我們憂慮,水質更讓人頭疼。根據環?偩止嫉臄祿,2003年度7大水系407個重點監測斷面水質,Ⅳ類及以上水質占到61.9%。即我們7大水系中六成以上河段的水人已不能直接接觸。其中極為惡劣者竟高達三成,而清潔的水僅有3%。水資源本來就緊缺,如此大規模的污染使局面更為嚴峻。
我們看到,海河、淮河、黃河、遼河是天然水系中污染最嚴重的,北方不但嚴重缺水,還嚴重污染。人們寄希望于南水北調,而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污染位居第一。
淮河流域河湖密布,是我國淡水魚重要產區之一。上世紀70年代,淮河安徽蚌埠段幾十公里河段,年產魚達26萬公斤以上。阜陽、潁上、渦陽等淮河干流和最大支流沙潁河交匯地區,上世紀80年代曾是全國聞名的網箱養魚基地。
然而2004年初,受中國地質調查院委托,沿淮四省的地礦部門對淮河流域的地下水狀況進行了普查,結果顯示,全流域
現在,淮河已幾近一條死河。據最新統計資料,淮河流域人口占全國的1/7,而水源僅占全國的3.4%,人均占有水量僅
警告的背后
農村困境:水危機背后的社會危機
農業是我國的用水大戶,占用水總量的七成左右,而農業用水的經濟效益僅為工業的1/10左右。
從技術角度看,農業節水大有潛力。專家們為中國發展節水農業開出了許許多多的藥方,概括起來有兩大類。
1.常規技術的升級:包括雨水利用技術、高效節灌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節水種植制度、土壤水庫增容技術等;
2.高技術創新:包括抗旱節水品種的創制,節水信息監測、決策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節水型農作物制度與農田節水標準化技術等。
這些思路來自美國、以色列、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且不說所需的資金,單是農民的教育程度就足以制約這些措施的大面積推廣。
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從國外引進了“虛擬水”的概念,本質上是比較優勢理論在資源問題上的運用。既然水資源對我們彌足珍貴,邏輯上我們應將其用于最能產生價值的方向,然后通過貿易換取那些我們用自己的水生產不合算的產品。按此邏輯,我們需大規模地調整工農業結構,并在社會管理、外交、國防等一系列領域做出相應調整。其中最關鍵的是,為數以億計的農村人口在非農產業中找到生存空間,而這又受制于農民的教育程度。
全國6歲以上人口中,47.7%的人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還有36.5%為初中,兩者相加,占到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84.2%。農村的情況肯定比全國平均水平更差。多年來,我們一直把農村當作緩解社會問題的“泄洪區”,農村教育更是長期擺不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水資源危機將國民素質尤其是農村人口素質擺到了讓人無法回避的位置上。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