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質已經好轉
在藍藻最早暴發的無錫,政府也通過了一系列措施積極迎戰藍藻。水利部向太湖引入了1.9億立方米長江清水。目前,太湖湖面的藍藻已基本清除,湖水恢復了往日顏色,自來水出廠水質也已達標。不過,無錫市民胡芳(化名)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現在很多人對自來水仍有顧忌。“我們還在喝純凈水,洗澡都用井水。”
“這次太湖事件并非偶然,而是長期潛伏的危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鴻亮說。不可否認,“連日高溫少雨,水位降低”為藍藻暴發提供了條件,但由各種污染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才是罪魁禍首。
飲用水安全不容忽視
其實,中國飲用水安全受到的威脅遠不只藍藻這一點。有數據表明,在中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有約20%的水不合格;而中國農民有3億多人喝不到安全的水。采訪中,公眾與環境保護中心主任、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響的100人”之一的馬軍指出了目前我國飲用水存在的幾個主要污染源。
湖泊、水庫富營養化。由于湖泊、水庫的水體流動性差,自凈能力低,所以富營養化比較嚴重,即天然水體由于過量營養物質(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質惡化。這些營養物質主要來自農田施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河流污染嚴重。據國家環?偩职l布的《2006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6年全國七大水系的408個監測斷面中,劣Ⅴ類的水占了約1/4。另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部分供水水源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其原因主要是工業廢水排放。
地下水污染。“在北方,地下水是城市和農村飲水的重要來源。”馬軍說。地下水污染主要來自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及垃圾中的油、酚類物質。2006年,我國125個受監控城市中,淺層地下水水質呈惡化的有21個,呈好轉的只有9個。
自來水二次污染。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