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華分析認為,農民是我國最大的用水群體,沒有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建設節水型社會將失去基礎。當前,農村節水型社會建設面臨五大難題。
難在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節水意識。李遠華說,相對于水資源嚴重浪費的現實,我國農村人口的節水意識更為淡薄。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力度、普及節水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把節水型社會建設與農民增產增收的意愿統一起來,才能調動廣大農民的節水積極性。我國農村人口多、農業分散經營、農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對較低,提高農民節水意識的難度顯然比其他階層要大。
難在節約用水的基礎條件差。農業用水和生活、工業用水不一樣,如果都是管道輸水,可以很容易控制用水量。但我國的地面灌溉約占總灌溉面積的98%,而且灌溉工程都存在老化失修問題,農業用水條件差、投入需求大。
難在提高地方政府和基層水管部門的水危機和節水意識。水管單位和水管人員在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我國許多基層水管部門靠水費生存,往往會設法增加“量水點”的水量以增加水費收入。
難在處理好“三農”問題與水資源的關系。我國農業對灌溉的依賴性很強,而灌溉用水已經十分緊缺。因此,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減少農業用水量,同時又能解決“三農”問題,需要采取戰略性措施。
難在對“困難群體”和“弱質產業”的有效保護。節水型社會建設強調有限水資源的效益最大化,但政府從維護公眾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高度出發,應立足于保護農業用水的基本原則。農業水資源在轉向城市和工業、并承擔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投資省、見效快”所帶來的污染時,不僅未得到應有的補償,農民和集體還要承擔三分之二以上的投入開發新水源和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李遠華說,根據我國的水土資源條件,穩定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灌溉保證率,從而提高單產和復種指數。但客觀上,農業用水總量不可能增加。因此,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農業用水總量“零增長”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