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中國市場上有最貴礦泉水之譽的“依云”,在上海入港時查出細菌總數超標100倍。據悉,此次“依云”細菌超標不是第一次,去年以來共有140噸依云礦泉水細菌超標。這則消息一出,不僅引發連鎖反應,而且國內礦泉水的質量問題和行業生態狀況也開始受到關注。
一、“依云”(EVIAN)事件回放
今年5月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了3月份不合格產品。達能旗下的依云礦泉水榜上有名。依云上榜的原因是:細菌總數超標。
達能集團在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團,亦是當今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并列全球同類行業前六名之一,也是世界第二、歐洲第二礦泉水生產商。達能旗下的“依云”礦泉水是產于法國阿爾卑斯山,享譽世界,經過最少15年冰川巖層過濾而成,含有多種礦物質。
事實上,依云礦泉水細菌總數超標已不是首次。早在2006年9月,依云進境中國的5.2噸礦泉水就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并被退港。依云同一問題的再現,極大地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根據新浪網最新的調查結果,87%的消費者表示,以后不再購買依云礦泉水,依云品牌形象受到重創。
二、我國天然礦泉水的合格標準
我國1987年頒布了《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并在1995年進行了修訂,明確礦泉水水源地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等規定。標準規定了飲用天然礦泉水的水源及產品的技術要求、檢驗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要求。
對于礦泉水微生物指標,按照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水質標準GB8537-1995的規定,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的菌落總數應低于5cfu/ml,灌裝產品則要低于50cfu/ml,而大腸菌群在每100ml中不得檢出。
雖然在WHO、美國EPA等最新標準中,細菌總數不再出現在標準之中,但是標準對致病菌的控制越來越嚴格,其中在美國EPA2003年的標準中,賈第鞭毛蟲、病毒、隱孢子蟲等已經作為微生物的控制指標。
據著名飲用水專家馬幼騏介紹,導致礦泉水細菌總數超標的原因有多種。這些原因包括:水源受到污染、封口不嚴、運輸存儲過程中漏氣、細菌凈化不徹底等。也有專家表明菌落總數超標,有可能是含有致病菌,但也有可能是非致病菌造成的,非致病菌不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任何危害。
三、從“依云”反觀我國礦泉水行業現狀
1、市場潛力巨大,行業發展迅猛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礦泉水行業迅猛發展。預計到2010年,我國礦泉水產量將超過300萬噸。我國的人均礦泉水消費量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按目前我國礦泉水產量,人均年消費礦泉水僅有2—
2、企業數量多但缺乏品質
據相關數字顯示,近20年來,我國礦泉飲料業發展迅猛,但缺乏總體規劃,盲目生產,總量雖然不低,卻分散在1000多個廠家。我國礦泉水業還存在著礦泉水資源開發利用布局不合理,產品類型單一,優質品牌少,企業規模小等問題。在現有的1200余家礦泉水企業中,生產能力和實際生產水平在萬噸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僅占總數的10%左右,其余均為中小型企業。其中,大多數廠家資金底子薄弱,設備型號落后,生產品種單一,無能力對水源地進行監控和保護。
3、過渡開采,水質難以保證
雖然“依云”細菌超標原因并未說明,但是根據行業特點,與礦泉水質量相關的首要因素就是礦泉水水源地的環境。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過勘查評價和鑒定的礦泉水水源地有4100多處,其中不少水源地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部分廠家沒有按規定建立嚴格的衛生防護帶,更沒有明顯的隔離帶。有的礦泉水源井附近雜草叢生,堆滿生活垃圾和雜物,還有污水排水溝在水源井附近通過,極易對水源造成污染。盡管我國的礦泉水資源開發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據《中國國土資源報》報道,全國已勘查和評價的礦泉水水源地中,只有一半左右經過國家鑒定。
四、信貸安全提示
實際上,生產廠家對環境和水源的管理應該是最嚴格和先進的,二者是企業的命脈和利潤的來源,保護水源和對水源管理的投入才是第一位的。由于礦泉水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經濟誘惑,使得我國企業紛紛上馬開發礦泉水項目,對環境造成過度消耗。
礦泉水資源保護開采規劃可行與否,是礦泉水資源能否可持續利用和企業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沒有礦泉水保護開采規劃,就無從談起建廠規模。如果一旦過量或超強度開采,就易引起礦泉水水源的水流側向補給速度加快,最終導致礦泉水水質變化或水量枯竭。因此,開采礦泉水必須依據礦泉水資源的保護規劃,實施可行性開采。
而伴隨“依云”事件,我國政府對于礦泉水質量問題將會更加關注。據悉,針對礦泉水企業,廣東省目前征收按銷售收入1.2%的資源稅。如果國家普遍通過費用征收或出臺其他限制性政策,將會對我國礦泉水企業從幾個方面帶來巨大的沖擊:
首先,依照國際經驗,如歐盟各國規定企業對水源進行保護,由政府進行監督?梢灶A見,雖然我國不會很快出臺類似的政策,但是已經有專家建議應該把這些資源有償使用費用來完善觀測網的建設。這必然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將使那些缺乏品牌優勢,且盈利空間有限的企業逐步推出市場競爭。
其次,那些根本不具備開采資格的廠商會逐步關閉,目前很多省市均對本省行業內企業加緊監管,很多非法礦泉水生產廠已經被取締。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