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研究概況

時間:2007-06-01 來源: 作者:

一、             概況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 ,具有防洪、發電、航運及供水等顯著綜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舉世矚目。

*三峽工程壩址位于湖北宜昌縣三斗坪鎮,控制流域面積100km2。

*三峽工程于199412月正式開工,1997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036月蓄水至135m水位,預計2009年完工。

*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相應的庫區范圍從壩址至上游668km的江津附近,水庫水面面積1084km2,干流段平均寬度約1100m,較原江面寬度增加約一倍,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

*三峽庫區涉及重慶市的江津市、主城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涪陵區、武隆縣、豐都縣、石柱縣、忠縣、萬州區、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等16個區縣() 和湖北省的巴東縣、秭歸縣、興山縣和宜昌縣等4個縣,共20個區縣。

*水庫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季消落低水位155m,總庫容393m3,其中防洪庫容221.5m3,調節庫容有165m3。

*三峽大壩蓄水后,水庫調度將改變庫區河段的水文情勢:
-
建庫前,庫區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
-
建庫后,一般在夏季最低(水庫蓄洪時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如圖所示。
-
庫區高水位比天然洪水位抬高情況大致是:壩址抬高100m,萬縣約40m,涪陵約l0m,長壽約3m。

水庫水位年內調節過程

*三峽大壩蓄水前后河流速度的變化
-
建庫前,河水流經丘陵和高山峽谷區,流速一般為23m/s,遇到峽谷急灘時更大。
-
建庫后灘險消除,比降減小,在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流速自庫尾至壩前逐漸減緩。
-
在豐水期145m運行水位下,壩前流速約為0.5m/s左右,為天然河道的1/4左右;枯水期蓄水至175m時,壩前流速約0.4m/s,在局部庫灣和支流匯流口附近,流速更小。

二、庫區水環境現狀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污染源:
城鎮居民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
農田徑流污染
降水形成的城市地表徑流
船舶流動污染
主要污染物:COD、BOD5、總氮、總磷、揮發酚、   石油類、懸浮 物及一些重金屬污染。

*2003年庫區污染物排放情況
-2003
年,三峽庫區直排長江的54家重點工業污染源共排放工業廢水1.84m3 ,比2002年增加了27.8%。其中重慶主城區排放量最大,為6011.9m3,占總量的32.8%。
-54
家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總量2.50t。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為主要污染物,等標污染負荷比分別為78.0%18.3%,累計為96.3%。主要排污區域集中在涪陵、長壽、大渡口和九龍坡四區,占污染物總量的89.7%。
-
三峽庫區直排長江的主要市政污水口66個,污水排放量為4.04m3。其中重慶市主城區、萬州區和涪陵區的污水排放量為3.24m3,占污水排放總量的80%。 
-
城市污水中各類污染物總量為26.13t?偭、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為主要污染物,等標污染負荷比分別為47.3%24.9%15.4%,累計為87.6%

*2003年庫區水質狀況
-2003
年,在三峽庫區布設18個監測斷面,進行枯(2月份)、平(5月份)、豐(8月份)3個水期共6次水質監測。其中,干流斷面15個,支流斷面3個。
-2003
年三峽庫區干流總體水質良好,各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無Ⅰ類水質斷面,Ⅱ、Ⅲ類水質斷面數分別占監測斷面總數的22.2%77.8%。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研究概況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