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細說純凈水-論水“純凈”與“健康”的統一

時間:2007-05-25 來源: 作者:

  上海醫科大學陸瑞芳教授等人對水中各種礦物質進行的正交實驗,說明水中礦物質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密切,說明水失去全部礦物質的同時,也失去了水本身的免疫功能。

  從國內外已有的生物醫學實驗報告鮮明地證明了從人體實驗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是硬水比軟水更健康,硬水束縛住了有害成分(例如鉛、鎘、氯和氟),降低了對它們的吸收,或者是硬水的礦物質主要是鎂和鈣,提供了阻止毒物發揮有害作用所需要的養分。因此含有一定硬度及礦物質、微堿性水對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及健康是有益的。

  3、從營養學角度來認識純凈水

  從營養學角度,我們強調食物中營養物質識純凈水

  不能只講消化吸收,更要計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沉積,營養物質在體內吸收好,但流失快也不是好現象。為了探討水媒體營養物質對這些固形營養物質在體內的吸收沉積的影響,北京IDM生物技術研究所曾做這樣的營養代謝試驗,分別用三種水(自來水、純凈水、回歸水)飼喂標準實驗動物(大白鼠),三個試驗組飼料的營養組成一樣,大白鼠代謝試驗測定的蛋白質生物學效價(Biological Value BV,BV=RN/DN)結果:以自來水組為對照組(100%),即回歸水組蛋白質生物學效價比自來水提高17.9%,而純凈水組比自來水組降低9.3%,說明常飲純凈水會降低食物中營養物質(蛋白質)利用和體內沉積。

  Fox博士在《健康與水》一書中,赫然提出了如下觀點:喝被污染的水和除鹽水(即純水)都會危害我們的健康

  4、從微觀和亞微觀的角度認識純凈水

  現代量子化學知識與觀點指出,水越純凈,水分子間靠極性作用,就越串聯成線團凝聚態結構,即水呈大分子團狀態,核磁共振測得圖譜顯得很寬。中科院有關單位用氫譜測得結果是:自然回歸水為8.8Hz、純凈水為26.9Hz、蒸餾水為36.8Hz。測出結果與規律與國外報導相仿。水的分子團越大,從水生理學角度看水的生命活力越弱。

  另外,人體營養學除講營養平衡,還應講酸堿平衡。人的體液是微堿性,人類幾千、幾萬年來均是飲微堿性的自然水而生存,體內環境、體內腸道微生態區系統均適應了微堿性水,一下突變常飲呈微酸性的水,會不會造成體內液態環境的不適應,體內微生態環境的破壞,這些都是應研究和注意的問題。

  總之從大到天體、小到分子、原子水平的物質,均有內外的統一平衡,水也應具有這種自然規律,人為打破這種統一平衡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效應。不要孤立的從一方面去看待水中礦物質的作用,也不要單從數量角度討論人體所需礦物質是從水來,還是從食物來。

  5、從生物實驗認識純凈水

  近代生物學的研究和實驗大都是從植物開始,逐漸發展到動物,然后到人類。例如近代遺傳學的進步,始于孟德爾的八年豌豆實驗、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又如克隆技術也始于在玉米中導入抗蟲基因,直到現在的克隆羊等。中國科學院冰川凍土研究所用冰川水、自來水和黃河水進行植物實驗結果發現冰川水的植株生長良好,黃河水最差,連續飲用冰川水二個月后,人體血脂有所降低。從我們研究所、浙江大東南公司(曾組織5千人參與實驗)所做的大量植物實驗中可以看出:純凈水對大多數植物生長與發育帶來不利。說明好水不但有利于人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植物生長發育,這是生命體共同具有的生命現象。

 

  純凈水之爭的有益與不足

 

  綜觀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在各個科學的發展中,都充滿著不同的學術觀點,各個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實踐證明科學爭論的發生和進行成為自然科學發展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有創造力的動力。

  從純凈水誕生的那一天起,對純凈水之爭就已經開始。全國性對純凈水的爭議開始于1997年上海市教委給中小學的一份文件: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和智力發育階段,加上運動而產生損耗許多無機鹽和礦物質,若長期飲用純凈水,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同年7月份,上海青年報的一份報道表明純凈水有害一代人的健康,更是引起全國純凈水企業的波動。在今年424日,全國純凈水行業第三巨頭農夫山泉宣布:純凈水對健康無益,從此不再生產純凈水而改為天然水。這一宣布引起全國許多純凈水廠商不滿和討伐。這次雙方爭論的火藥味之濃,波動之廣,影響之深,在國內外都是少見的。

  我認為,有關純凈水之爭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更是必然的,爭論之后一定會產生出真理。通過純凈水之爭,可以加強消費者對飲用水的意識和普及,可以推動純凈水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飲水科學的研究和深入。

  在這場純凈水之爭中不能靠計劃經濟式的思維方法,指望某一個權威部門、某一個專家給予下結論,更不能以人多勢眾來體現真理所在。另外關于純凈水之爭中的學術問題,更是應該由學術團體、專家群用科學數據、論據和科學語言闡述各自所見。當前純凈水之爭,企業界、新聞界炒做過多,科學家直接參與少。我建議,學術界學術爭論和企業炒做行為一定要分開,不要因對企業、新聞炒做的制止而制止有益的學術爭論。

  在學術領域中必須堅持科學無禁區,科學無頂峰,科學無偶像的原則,營造一種濃厚而寬松的各抒己見、自由爭辯、民主討論、服從真理的學術氛圍,真正做到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解決科學問題。

 

  關于瓶裝飲用純凈水對國家標準修改的建議

 

  國家1998421發布了瓶裝飲用純凈水國家標準。此標準的發布對于推動、規范正在興起的瓶裝純凈飲用水行業的有序發展起到很大推動和保障作用。

  但是標準也具有其動態性和時效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意識的提高及科學分析手段的完善,標準一般3-5年要進行補充和修訂。目前純凈水國標中尚存在許多不足,存在不完善之處,例如:中華醫學會環境衛生分會董善享主任委員也提出目前純凈水標準中某些指標存在不科學、不安全的地方。

  我認為對于瓶裝純凈水國標在必要時按一定程序進行修訂,并提供以下修改建議:

  1、把瓶裝飲用純凈水中的飲用改為飲料

  2、某些指標應和目前國際飲用水標準接軌。首先要把名詞術語和國外飲水水質標準接軌。例如,在所有的國外水質標準中均沒有出現電導率一詞,而是采用硬度(CaCO3及溶解性總固體表示水中礦物質含量。而電導率是工業生產用水所采用的概念。

  3、標準制定要有科學依據。水中PH值對人體健康是重要指標。人體血液PH值范圍為7.3-7.45,純凈水PH值為5-7,下限值甚至低于酸雨污染的指標(5.6)。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指定如此低的標準,這樣低酸值水作為人體的飲用水缺乏科學的根據作為指導。

  4、該嚴則嚴,不嚴則寬。與國外飲用水質標準相比,純凈水國標中存在該嚴不嚴,該寬不寬的現象。例如,純凈水中菌落總數每毫升小于等于20,比世界其他國家飲用水標準都嚴,國外許多國家取消該此項標準。在國外有害微生物指標嚴了又嚴,純凈水標準中大腸糞菌每100毫升小于等于3,國外標準及我國新修訂的生活飲用水標準中則規定不得檢出。另外,國標中對余游離氯(以CL-ml/L)定為0.005,超過分析儀器精密度,精度定這么嚴格,是否科學、實用?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細說純凈水-論水“純凈”與“健康”的統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