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水資源危機:一扇導致其他問題的閘門

時間:2007-04-02 來源: 作者:

    去年,綠色和平組織對中國第二大水系進行了一次評估,結果發人深省。該研究報告稱,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整個黃河可能被毀。其中還說。黃河生命的源頭——黃河流域正在消亡;而黃河源區的補給正在逐漸消退,甚至枯竭。

    撰寫報告的諸位作者將黃河環境惡化歸咎于全球變暖,指出溫度上升的同時降雨量又大大減少。此外,冰川消融正在破環黃河源區的水循環。降雨量減少意味著當地維系著最為豐富的植物和動物資源的湖泊和濕地正在迅速萎縮。伴隨著溫度的上升,蒸發現象及其速度愈演愈烈,湖泊中的水越來越少。從1986年至2000年,當地湖泊總面積下降了5.3%,其中一個地區曾經有4077個湖泊,如今只剩下1077個。在過去的15年中,黃河流域的支流萎縮了9%,而沼澤和濕地也減少了13.4%。而且已經影響了黃河中下游的水資源,足見其破壞性的深遠。據新華社去年的一份報道說,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已嚴重遭到污染,既不能作為安全的飲用水,也不能作為漁業水域和游泳區用水。

    “漸漸逼近的危機

    中國其他河流湖泊也紛紛面臨同樣的危機。水資源分布不均讓問題雪上加霜。中國北部僅擁有全國6%的水資源,卻養育著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國政府著眼水量充沛的南方,找到了解決水危機的答案。雄心勃勃的南水北調工程一期將于2050年完工,總投資金額預計616.5億美元。然而,有些專家卻對南水北調的效果將信將疑。能夠調用的水資源不過是滄海一粟,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馬駿說。況且,中國北部常見的干旱如今在南方已不罕見,越來越普遍。

    有些分析家指出中國的水價過低

中國人均水費支出比水資源充足的國家低70-80%,也就是說,水價并沒有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根據蒂娜巴特勒(TinaButler)一份題為迫在眉睫的中國水危機的報告顯示,中國的水價普遍低于實際成本,低幅達到40%。以中國水價最高的北京為例,這些年北京水費一直保持在每噸3.7(0.46美元)左右,僅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遠遠低于世界銀行針對發展中國家定出的5%。

    如此之低的水價不利于激勵用水者(市民、工廠或農民)節約用水或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中國每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水資源數量比發達國家高出715倍。中國水資源的65%被農業消耗,但其中55-60%都會浪費掉,因此減少農業用水將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然而,由于擔心提高水價會引起市民的抱怨,因此政府不愿在水價上輕舉妄動。雖然水價有略微上漲,但比起快速增長的收入,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仍難加強人們的節水意識。

    中國的水危機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蒂娜巴特勒的報告還指出,水量不足導致中國幾大河流的減流或斷流現象已經迫使一些水力發電廠能源大幅減產,無法滿足必須用電。報告表示,中國許多熔煉廠、造紙廠以及石油化工廠已經無法得到生產所需的大量用水。巴特勒女士引用一些專家的話說,中國六個行業都存在缺水問題,包括電力、鋼鐵、石油生產和提煉、化工、造紙以及紡織印染。

    一些專家稱,中國每年單是治理黃河污染的花費就高達13.9億至18.9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每年清理河道或治療飲水中毒的百姓而產生的公共衛生開支。黃河流域的很多農田都采用污染水源灌溉,為此付出的健康代價每年高達3.3億美元。將這些數字乘以中國河流湖泊的數量,數額之大,令人咋舌。

    如今人們越來越擔心水資源短缺及其他問題可能會導致社會不安,尤其是在那些為了保證關鍵城市地區的利益而不得不犧牲自己民生用水的地區。在過去的兩年中,中國曾經發生過幾次針對水資源問題的示威游行。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水資源危機:一扇導致其他問題的閘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