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環境標準化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相關水環境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如《水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關于加強污水綜合排放國家標準的通知》等。我國水環境標準體系,可概括為“五類三級”即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和標準樣品五類及國家級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三級。截止到2001年9月底,共頒布水環境國家標準370項,占環境標準總數的65.3%。此外,水環境衛生方面有國家標準10項。行業水環境標準,水利部門頒布54項,環保部門頒布10項,其他行業如農業、林業、海洋、城建等系統也頒布了相關的水環境行業標準。
水利系統經過努力現已建成了以251個水環境監測中心為核心、3240個水質站(包括省界站)為基礎,覆蓋全國江河湖庫的水質監測網絡體系。已有51家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實驗室通過了國家級計量認證,占水利系統質檢中心的61.4%,它包括了部、省、區域和流域的水環境監測中心。
加入WTO對水環境標準化的機遇
首先,有利于促進思想觀念轉變,提高我國國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F在,許多國際環境條約、公約都把貿易措施作為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規定了相關貿易條款,控制跨國界的污染轉移,保護候鳥、魚、海洋動物以及瀕危物種及其所處的棲息地,控制危險產品和物質的危害,保護全球生態環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促進我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轉向市場經濟軌道,加快國內各項法律制度的建立或完善,使我國水環境標準化進一步與世界接軌。
其次,有利于提高我國水環境技術水平和水污染防治產業的結構調整。WTO/TBT規定:各國制定有關技術法規、技術標準、認證制度和檢驗制度等,需提前6~8個月通報各成員方征求意見。通過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獲取其他場合無法得到的技術資料,了解高新技術發展可能對水環境的影響。“入世”后,水環境污染防治產業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可以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的一些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原則的技術限制,這有利于我們對西方先進技術的吸收,提高我國該方面的技術水平。
第三,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提高水環境監測、檢驗水平。積極利用我國作為WTO成員中發展中國家這一條件,要求其他經濟發達的WTO成員方在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方面給予技術援助。入世后,世界各國的標準信息交流加快,有利于我國分析方法與國際標準的接軌,為數據的可比帶來了便利,有利于提高監測、檢驗水平?纱偈顾h境實驗室化驗人員嚴格按質量管理手冊操作,自覺學習國際標準的分析方法,從而提高技術水平和自身素質。
加入WTO對水環境標準化的挑戰
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水環境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與WTO的通行規則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對我國水行業相關部門參與國際競爭,在具體執行技術標準時將會帶來許多問題。
目前,我國水環境標準雖有一定的數量,但在質量(技術指標值)和某些標準的數量上如水環境基礎標準、水生物監測標準等方面還落后于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如:ISO水質取樣標準共20項,我國僅有4項;ISO生物方面的水質監測和檢測標準共有49項,占全部水質分析方法的28.6%,而我國僅有4項,占3.3%。;還有相當一部分水環境標準比較陳舊,有些標準10多年都沒有修訂完善過,未能在標準中及時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在水污染防治標準化、推進環保設備國產化、成套化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與WTO的通行規則也有相當差距。
首先,“入世”可能加重我國的水環境污染。“入世”后,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原則,外商將享受“國民待遇”,進入我國投資的外商企業必然增多,設備、工藝進口范圍也必然進一步擴大。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必然加快,將形成新的環境壓力。引進項目增加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部分項目缺乏全面評價的情況。目前,國內環境法制還不十分健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人治”現象;有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招商引資,追求經濟泡沫式增長的短期行為。因此,可能給有些不法外商可乘之機,轉嫁環境污染,結果引進一些污染嚴重的項目,加重我國的環境污染,造成環境公害或資源的過度消耗。另外,由于我國水環境標準還相當寬松,會使那些重污染工業遷入我國,也加大了環境壓力。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