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重金屬廢水生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

近日,由中南大學與株冶集團、湖南大學共同完成的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重金屬廢水生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成功通過湖南省科技廳鑒定,獲得了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康紹忠為組長的鑒定委員會11專家的高度評價。這項技術針對重金屬廢水開發的生物制劑及其處理工藝為國內外首創,其生物制劑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對有色重金屬廢水的處理與資源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淡水擁有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同時每年產生400億噸左右的工業廢水,其中重金屬廢水約占60%,其排放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重金屬持久性污染嚴重、危害性大、影響居民的飲用水安全。2005年我國四起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就有兩起是因重金屬引起。要徹底解決重金屬廢水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必須要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與零排放。

以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學院柴立元教授為首的項目組經過攻關,針對不同的重金屬廢水,首次研制了生物制劑A和生物制劑B,并成功開發了生物制劑A配合-兩段水解-深度脫鈣直接深度處理酸性高濃度重金屬廢水新工藝,及生物制劑B吸附-脫鈣深度處理石灰中和凈化水新工藝。用于處理株洲冶煉集團有限公司高濃度重金屬廢水,經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現場監測,處理后水中、鉛、鎘、鋅、砷、汞金屬離子均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鈣離子濃度可控,可循環使用。生物制劑A配合-兩段水解-深度脫鈣新工藝產渣量比傳統中和法明顯減少,渣中鋅含量高達34.85%,可返回鋅系統;凈化水在循環使用過程中硫酸根離子和鈉離子保持在某一平衡濃度,保障了凈化水的無限度循環利用。
  
   
該技術與其它重金屬廢水處理方法相比,所開發的生物制劑A、生物制劑B成本低廉、使用過程無需外加營養源;工藝具有凈化重金屬高效、抗沖擊負荷強、無二次污染,投資及運行成本低、操作簡便、運行穩定等優勢,可實現重金屬廢水的資源化或零排放,徹底阻斷水體重金屬污染源并解決湘江流域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技術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重金屬廢水生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