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行業綜述 >> 

綜合防治漁業水體污染

時間:2008-09-25 來源:中國漁業報 作者:

水域是漁業發展的自然基礎,水域環境是決定漁業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的工、農業污染、生活廢水排放導致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重特大漁業水域污染事故頻發,給水生生物資源、漁業生態環境和水產養殖生產造成較大損失。根據國家農業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的2007年度《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7年,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漁業水域污染仍比較嚴重,主要污染物為氮、磷、石油類和銅。據統計,2007年全國共發生漁業水域污染事故1442次,污染面積約8.23萬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98億元。因環境污染造成可測算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53.9億元,其中內陸水域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11.2億元,海洋天然漁業資源經濟損失為42.7億元。

正如有關專家所言,盡管我國漁業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但在繁榮的同時卻陷入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生態債臺高筑的境地,漁業生態資本嚴重透支,漁業污染陷入難解的僵局。加強漁業水體污染的綜合防治及水域生態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管理

1.搞好環境影響評價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保護,搞好養殖水體污染的綜合防治,各級政府責無旁貸。各地應對重要漁業水體劃定保護區,并采取措施保護水質環境。規定在重要漁業水體的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排污口。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涉及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管理工作。要積極加強與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參與并配合開展對有關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核。對影響較大的工程建設項目,要在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及相關的補償和修復措施,并督促落實。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