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行業綜述 >> 

碧水錢程——水務產業化奇謀

時間:2008-06-10 來源: 作者:

針對一些原來政府只是象征性收費的公用事業民營化大幅漲價的現狀,盛洪認為除了個別官商勾結的情況外,從長遠來說,那將原來低于成本的收費水平提高到恰當程度,對公眾來說其實也是有利的!疤煜聸]有免費的午餐,從來沒有免費的服務。”他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收費往往是導致服務質量差,大家享受的可能是比較糟糕的公共服務產品。比如說,道路垃圾的清理,收費以后往往會比以前做得好很多。

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定價問題,也是公眾最關心的問題。

“價格不能任由企業自己來定,那樣企業可能會把價格定得過高,但也不能任由公眾來定,因為公眾天然地認為價格越低越好。”他指出,由于公用事業往往是自然壟斷的行業,只有一個賣方或者買方,市場定價機制失靈,但它基本的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邏輯是不變的。盛洪認為,應該由一個第三方,比如說政府可以聘請有關專家,評估出一個比較適中的價格。他說,當然這個適中價格還需要通過一個類似于聽證會之類的法律程序來加以確認。

“定價要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強調的是參與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笔⒑椴毁澷p因為考慮公眾的承受能力而降低定價的行為。他說,定價首先考慮的是效率而不是公平,你如果為一個地區的老百姓作長遠的考慮,你要想有一個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它就應該得到應有的補償。

盛洪指出,政府如果要考慮公平的話,可以通過其他的手段實現,比如政府對差價提供補貼,或者是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補貼。

回望水業改革五年路

中國在水業引入社會企業的改革上總體是成功的,但整個行業現在還“內冷外熱”

記者文昌

 

彈指一揮間,從2003年中國開始水業改革至今已五年。

“五年前中國市場化改革大背景是什么樣,我們要回顧一下;這五年的主要進程是什么,到底今天中國水業市場是一個什么狀態,還有哪些問題?我們怎么認識今天中國水業市場現在這種形態?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思考!标惣獙幷f。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是環境規劃與管理方面的專家,在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他對中國水業改革的歷程和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

改革背景

對于水業市場的大背景,陳吉寧指出,從國際背景上看,中國的市場改革跟國際上的水業市場改革相一致,稍晚一些,但是這個過程是保持一致的。

20世紀8090年代是一個全球性的水業市場改革的高峰期,推動這個高峰期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聯合國提出“千年目標”。千年目標為水業市場私有制或者是為水業市場私人企業的進入,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道義上的支持,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但是到了最近的五年,又看到了另外一種趨勢,水業市場改革在各個國家都受到各種各樣的議論,出現了一個比較強勁的國際性的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的運動。比如說在南美,在美國。美國現在很多城市在市場化的時候要求做全市公民的公決,通過了政府才能簽訂合同,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反對PPP的運轉。

從政治背景上看,最近五年也恰好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全面推進的時期;水業市場改革跟中國市政公共事業的改革是相一致的,要保持一定的步伐。另外一個從金融背景上看,由于國家目前對地方的稅收和財務的管理安排方式,城市政府現在普遍缺乏比較好的融資手段,城市沒有錢來進行市政公共事業行業的發展,所以對水業的發展本身也提出了一個資金需要的內在要求。從產業背景上看,由于產業長期處于政府壟斷和體制的限制條件,水業的管理相對落后:效率比較低,產業結構比較不合理,整個產業規模過小,很難保證在外資進來之后,本土企業能夠有好的競爭力。

另外,從國家環保背景看,全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對飲用水標準的提高,也對整個水業的建設和運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背景真正推動水業市場化大規模發展是在2002年底,建設部出臺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這個文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但是這個方向具體怎么操作不明確,也沒有一個法律的保障。所以,2002年前后,整個水業市場處在一個政策模糊期。

在這樣一個推進過程之中,2005年底松花江事件發生之后,莫名其妙地在水業市場出現了一場新的爭論,就是關于市場化應該進行到底還是進行不到底的問題。本來松花江事件和隨后的一系列的水安全事件,跟市場化的事情并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這兩件事情還是被聯系在了一起,出現了一個到底中國水業市場化如何走下去的大的爭論和命題。直到今天,這個爭論仍然沒有結束。

“我個人認為整個行業現在存在一個內冷外熱的狀況,”陳吉寧說,“外部都看得很好,各種投資紛紛進來,都愿意到這個市場上投入,在這個市場上有所作為,但是內部還是有很多爭論,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在這里。”

三個時期

2002年到2008年共有五年的時間,陳吉寧把這五年分成三個時期。

2003年到2004年:改革推動期。標志是2002年底建設部出臺《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明確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20045月,建設部進一步出臺怎么樣利用市場化的操作性規范文件《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與此同時國務院也發布了《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

這個階段業內討論的問題是什么呢?陳吉寧說,2002年底到2003年,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一些概念性的問題。觀念性的問題,很多問題也不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明確什么是市場化,什么是壟斷,什么是監管,把這些概念搞清楚。在這個基礎之上,政府開始認識到改革所帶來的是政府自身的角色轉變和定位轉變。同時,開始討論如何開放這個市場,融資市場怎么開放?價格改革怎么推進?開始探討在傳統的基礎上怎么改革的問題。特別是2004年,提出了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推動起整個行業蓬勃向上發展。

2005年和2006年:改革規范期。這主要是針對前一段出現的問題。20059月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市政公用事業監管的意見》,特許經營地方立法在明顯加快。2005年底松花江事件出現以后,當時的國家環?偩株P于污染排放的監管明顯加強,這些都帶動了整個行業市場規范的發展。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碧水錢程——水務產業化奇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