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道孚縣給水工程設計總結

時間:2006-09-02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道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國道317線經過縣城(鮮水鎮),縣城地理坐標北緯30°59′,東經101°07′;海拔2 957m,全年氣溫(平均)7.8℃,最高31 ,最低-21.9℃;平均降水量567.2mm,平均濕度61%,最大積雪深度9cm,冰凍深度50cm ,日照數全年達2 318.5h。縣城地處鮮水河斷裂帶上,屬多地震的地區,地震烈度8度。

1 工程設計 ?

    該縣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集居地,以農、牧業為主的縣城。隨著農、牧、林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供水已成迫切的需要,受委托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于 197710月派設計小組,赴現場進行工程設計。

    該工程設計規模Q1000m3/d,出水水質要求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水源選擇:縣城左側的道孚溝,流量在0.20.4m3/s,城鎮居民、牲畜多年均飲此水,由于農牧業發展,多為農田灌溉,當山洪暴發時,泥砂甚多;鮮水河流經縣城,其水量豐富,歷年最大流量882m3/s,最小流量22.8m3/s,最大含砂量2.48kg/m3,該河在縣城段河叉眾多,漫灘廣寬,直接取此水源,工程復雜,處理費用太高;縣城水運處、林業局等單位,在鮮水河灘挖井取水,工程費用不多,水質尚好,尤其是水運處井水,出水量和水質均好。經過多次調查研究,方案比選,確定在鮮水河灘上修建大口井取水,井位定在水運處附近。工藝流程為:大口井一級泵房(漂白粉消毒)→高位水池城市管網。

    工程設計采用分建式大口井,在縣城后的山坡上建高位水池。大口井直徑6.0m,深度7.5m,鋼筋混凝土結構,考慮冰凍,覆土300mm。一級泵房采用半地下式,直徑6.0m,地下4.8m,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面高3.8m,混合結構,安裝24BA?6型水泵,11備,Q65135m3/h,H9872.5m。綜合樓一樓一底,建筑面積216m2,混合結構,底層大間作消毒間,投漂白粉,其余房間作化驗、辦公用。水廠內預留有水處理池、二級泵房等發展余地。高位水池V200m3,鋼筋混凝土結構,覆土700mm?h城配水管網采用普壓鑄鐵管,樹枝狀布置,DN=100150L2.78km,管道埋深1.0m,瀝青油淋接口,外露管道作防凍處理。設計要求在大口井施工時作抽水試驗和水質分析,以確定出水量和是否作進一步處理,建筑物設計按地震烈度8度設防。工程概算:24.68萬元。

2 工程運行情況

2.1 建成初期,運行正常

    工程于19789月建成,并一次通水成功。大口井按設計選定的井位建設,采用沉井法施工,開挖后發現地下含水層為砂夾卵石,卵石直徑不超過30cm,透水性能良好。建成后,出水量達到設計規模,水位降穩定在2m以內,水質良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

2.2 經受地震考驗

      1981124,距離該縣城2.5km處發生強烈地震,震級為里氏6.9級,烈度為8度。地震給該縣造成重大損失。據調查,該縣死傷423人,其中死亡123人。建筑物破壞205幢,嚴重破壞38幢,輕度36幢,基本完好23幢?h城老房子基本上全部垮塌或破壞,采取了抗震設防的新建房屋,基本完好或輕度損壞。我院設計的給水工程也經受了考驗。據回訪了解到,工程中的大口井、高位水池、取水泵房、綜合樓等均沒有破壞;長2.78km的配水管網,有4 處斷裂,其中DN150的管道1處,DN=100的管道2處,DN=200的原水管1處,均發生在由于地震造成地面錯陷、裂縫的地段,閥門井、消火栓井室均無損壞。由于原水管斷裂,埋深較深,挖開檢修費時較多,經搶修,地震一周后利用廠自備柴油機發電先恢復供水,一個月后,電站恢復送電,水廠完全正常供水,滿足了藏漢各族人民生活及抗震搶險的需要。?

2.3 取水點上游修建大堤,大口井出水量減小

    鮮水河縣城段河灘發育寬闊。在80年代中期,該縣為了利用河灘造地,在大口井取水處上游2000m左右修建一大堤,河堤南移,使鮮水河主流向對岸側偏移了1500m左右。隨著主流的偏移,堤內造地,原坐落在河灘上的大口井如今被新造地所圍,大口井的取水條件發生了改變,出水量逐漸下降,以致到現在,水泵只能工作3h,水位降至井底,無法連續工作,而且水質下降。據老百姓反映,燒開水水垢增多,說明水的硬度增高。目前,該縣已另辟水源,大口井取水作為備用水源。

3 幾點體會

 (1)該工程設計采用在鮮水河灘建大口井取淺層地下水,通過高位水池重力配水,運行實踐表明是成功的。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宜采用安全可靠,管理簡單的工藝,因地制宜。

 (2)該縣地處高寒地區,日溫差大,工程設計對構筑物覆土保溫,管道埋深在冰凍線下0.5m,過橋管、水池立管等外露管道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多年運行正常,沒有發生凍裂,結冰等現象。在高寒地區的工程,應重視當地的冰凍情況調查,采取相應的工程防凍措施,以保證供水的安全。

 (3)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四川省西部有安寧河、鮮水河、龍門山三條斷裂帶,時常發生地震,僅甘孜藏族自治州18個縣中,地震烈度在8度以上的縣7個,7度的縣8個之多。工程設計中應充分重視地震帶來的破壞,必須按國家劃定地震烈度圖進行抗震設防。該工程也表明,只要工程措施得當,該縣的給水工程經受烈度為8度的強地震,損壞甚微,而同城的無設防房屋幾乎全部破壞,有無設防,大不一樣。另外,工程實踐也表明,地震對地下構筑物的破壞性較小。

 (4)該縣在工程運行幾年后,在上游修大堤,圍堤造地,使取水條件改變,導致大口井不能正常運行,幾乎報廢,是當地缺乏經驗所致,教訓值得總結吸取。在取水口附近河道修建水工構筑物必須慎重。

    本工程不大,但地處少數民族,高寒地區,經受地震、取水條件的改變,故對工程設計、運行進行總結,以饗同行,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