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雨水排放:
(一)、總體部署:
清華科技園創新中心工程臨時雨排水的管道布置,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基坑、環行車道、生活區、料場及加工場地的情況,部署如下:
1、環行道管線布置:
環行道圍繞本建筑一周,故雨排水設計為沿環行車道設置,但在本建筑物西側由于原地面為200mm厚混凝土地面,且坡向建筑物外側,故不進行排水設置。東、北兩側每隔10米設雨水集水井一個,上蓋雨水篦子。雨水井兩側每5米進行硬化路面放坡,坡向雨水篦子,坡度為1%。雨水經雨水井通過DN300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井中。南側因地面標高較高,故設置排水明溝一道,排水明溝與降水井相通,雨水通過明溝排入降水井中,經潛水泵排出。
2、生活區雨排水管道布置:
生活區共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安裝生活區,另一部分為土建生活區。在兩生活區院內各設雨排水集水井兩個(上蓋雨排水篦子),排至院外甲方指定市政雨排水管道中。
3、基坑排水:
因考慮到基坑面積較大,故在基坑底設排水明溝,再進入集水井抽排。排水明溝沿坑底四周設置,底寬300mm,溝底低于坑底300mm,坡度為1%,坡向各集水井方向。集水井沿坑底邊角設置,間距25米,直徑0.6米,井底低于坑底1~2米,集水通過潛水泵提升至環行道雨水井內。
4、地下室坡道排水:
地下室坡道是土方開挖期間路面進入地下室的車輛通行必經之路,也是雨排水重點考慮之處。在一層坡道入口處,設置排水明溝一道(局部加板覆蓋),放坡排至附近雨水井,并排入市政管道;在坡道末端也設置排水明溝一道(局部加板覆蓋),將少量雨水排至基坑集水井內,通過潛水泵排入環行道雨水井內(見附圖五:坡道排水示意圖)。
(二)市政排水井設置:
甲方指定市政排水井共三個。其中兩個分別位于本建筑物西北及東北側紅線以內。另一個位于本建筑物東南角雙清路旁。
(三)、雨排水集水井設置:
本工程共設雨排水集水井12個(帶雨水篦子)。雨排水集水井的做法詳見附圖四。
五、污水排放:
生活區污水排放主要考慮食堂、洗手池、衛生間的污水排放。食堂及洗手池的污水排放,通過院內的隔油池,經凈化后通過管道排入市政排水井。工人廁所及職工衛生間的污水,經化糞池后,用糞管處清潔車抽排出場。隔油池、化糞池的做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