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厭氧-好氧-氣浮法處理抗生素污水

時間:2007-01-10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浙江某制藥廠外沙新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污水量為240m3d,進水CODCr2500kg/d,處理后的排放水要求達到生物制藥行業CODCr排放標準300mg/L(二級標準)。本工程土建部分于1993年底完成,由于資金困難1995年四季度才安裝設備和管道,于1996年一季度全部安裝結束,在4月下旬對厭氧反應器投加污泥進行調試,由于厭氧處理設備調試階段較長,經反復調試和摸索,到199611月份才進入正常運行。經過臺州市環保監測中心站多次取樣監測,出水指標均基本符合設計要求,于19977月由浙江省環保局主持通過驗收。

  由于抗生素污水在處理上有相當的難度,處理裝置投資大,技術比較復雜,運行費用也相當可觀,為此,作一小結,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1 污水處理工程簡介

  在建本污水處理工程前,在七五期間,該廠的6.6kg/a阿霉素工程曾建有一套60m3/d規模的污水處理裝置,其處理方法為:臭氧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實際運行中,裝置好氧生化部分已無余量,臭氧氧化解毒處理部分還尚有每天處理能力十幾m3污水的余量。由于該廠八五項目:500kg/a妥布霉素、10kg/a絲裂霉素、1 000kg/a阿佛菌素工程的相繼建設,有關專家和省、地、市環保部門建議:在新廠區應綜合規劃,幾個項目的污水進行集中統一治理。經與廠方反復研究,總結阿霉素工程污水處理的成功經驗,決定利用阿霉素工程污水處理站的余量處理設施,再設計一套處理污水量為240m3/d,處理CODCr進量為2500kg/d的污水處理裝置。
  根據該廠生產工藝特點和水質情況,對于各股污水進行仔細分析和計算,為了使生化處理系統能順利運行及降低基建投資,本設計采用如下預處理措施:(1)用臭氧氧化法預處理絲裂霉素污水,使抗生素的環狀母體結構斷裂。(2)用生物水解工藝預處理混合污水,使鋼制厭氧反應器容積減少,以降低基建投資。

2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絲裂霉素車間污水用泵送至已建的阿霉素污水處理站臭氧氧化塔處理,經處理的污水與妥布霉素等車間的污水一道自流入污水集水池,平均每月1.2批,每批28t的發酵倒罐液由工藝物料泵送至設在集水池頂上的倒罐液貯存池,經自然沉淀的上清液慢慢加入污水集水池中,沉淀物用泵送到污泥濃縮塔,再經高速離心分離機處理,此泥餅可回收做復合飼料或作農肥,濾液返回到污水集水池,此池中的污水由潛污泵送到污水調節池。由于各車間的污水排放不均勻,所以潛污泵開停只得由集水池中的高低水位來控制(即高水位時開泵,低水位時停泵)。污水調節池容積設有1天之設計水量,以利于水質均化。污水調節池出水自流入本池下面的生物水解反應池,在此池中裝有半軟性組合填料,在厭氧菌的作用下,能將較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化合物。經生物水解反應池處理的污水,用污水泵均勻地將水送到旋流式浮騰厭氧反應器處理。厭氧反應器出水再自流到菌液分離池、預曝氣池、生物接觸氧化池及氣浮凈水器處理。為控制生物接觸氧化池的進水濃度,從而保證處理的污水達標排放,本設計特設清下水集水池1座,用泵將清下水送往預曝氣池。
  為使厭氧反應器工作效率較佳和穩定,本設計在水解反應池的進口處設有蒸汽加溫措施,溫度自動控制在35±2,并還設有溫度指示和報警裝置。
  生化處理的沉淀污泥和氣浮凈水器的浮渣均經高速離心機處理后運出作農肥。
  厭氧處理所產生的沼氣,根據有關資料計算,每天約1025m3,本設計設有200m3氣柜1臺,經水封罐后,送到鍋爐房作輔助燃料之用。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