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主要處理設施及設備的設計參數
1.
格柵井:
室外:
工業廢水流入格柵井,井中設有二道格柵。
粗格柵:(中格柵)
為了保證調節池提升泵的正常運行,設置二道保護裝置粗格柵和中格柵,目的攔截污水中較大固體懸浮物和漂浮物,規格粗格柵間距
2.
調節池
均和水量、水質的構筑物,在廠區內新增
有效容積:L*B*H=8*8*(H-2.5)=
HRT:160/20=8小時
內設提升泵
65QW25-30-4 (原有)
Q=
為了更好地控制流量,泵出口裝溢流裝置,基本保持20T/均衡流量。
調節池中設有液位控制點,控制低液位時停泵,高液位時開泵。調節池中安裝空氣曝氣,勻和水質。我們在
時間 |
12:00 |
14:00 |
16:00 |
18:00 |
20:00 |
22:00 |
24:00 |
CODcr |
2028 |
7200 |
4016 |
5923 |
6160 |
5040 |
7640 |
風機:利用原有兼氧池風機SSR80
P=0.35kgf/cm2 r=1300rpm DQ=
3. 初沉池:目的去除污水中較大顆粒,降解懸浮物SS。
① 原有的初沉池加高
4. 隔油池
安裝斜板隔油池,其目的去除污水中的油脂和漂浮物。池內安裝PH計,了解水質酸堿度,加酸堿調節PH值,并控制PH=6~9。
H´B´L
1.8´2.5´=8
h×8)=
5. 兼氧池:
DO控制在0.3~0.5mg/l,使大分子有機物降解成易分解的小分子
有利于提高好氧生物處理的效果,另外還有一些好氧處理效果,CODcr去除達到36.6%。
5.5,內裝填料:
(1-36.6%)=1900mg/l´有機物去除效率36.6%,兼氧池出口CODcr=3000
容積負荷:
d)×
6. 中間池:
用以循環兼氧池污水,均衡水質、水量,為后繼工序做準備。
2=
循環泵:100QW
Q=
提升泵:80QW50-25-7.5
(原有)
Q=
7. 生化濾塔
循環泵選100QW-80-20-7.5
(原有)
Q=
(1-42%)=1102mg/l´去除率為42%,生化濾塔出口CODcr=1920
8. 生物接觸氧化法
原有好氧池(一):
有效容積總共:120+480=
HRT=600/(480/24)=30小時
出口CODcr≤100mg/l
´BOD容積負荷:(1102-100)
在生物接觸氧化法中,填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它不但是微生物生長的載體,而且對池中的水流、空氣的分布,老化污泥的脫落,堵塞結球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國內普遍采用價格較便宜的硬性波紋填料。(填料的固定用L50角鋼)硬性填料空隙不可變,生物膜生長后大量脫落造成堵塞,再者空氣橫向不流動,布氣不勻,氣液接觸不佳,造成使用時間短。為此,本公司使用上海金山石化總廠生產的組合填料。它由纖維束,塑料環片、套管、中心繩組成。它可以避免纖維束中心結團、布水、布氣好,半軟性填料盤上污泥不多時,盤面水平,盤面中間空氣通道大,上升空氣通暢。當盤面生化污泥生長,污泥的增加,附在盤面污泥重量也增加,盤面下垂,盤面中間空氣通道受歪曲而減少,上升空氣受阻,向下垂盤面受到空氣沖擊,盤面不斷抖動,污泥脫落,盤面又恢復水平,又重新生長新的污泥,污泥面不斷更新,不易堵塞。液氣接觸傳質效果佳,氧的利用率高,理論比表面1000~2000
m2/m3,雖然價格較高,(中心繩固定在鍍鋅管上)但使用壽命長。
使用填料形號:HZ150X80
60)=
氧在空氣中的重量百分比為23.2%
空氣密度1.201
空氣中氧氣的利用率5%
安全系數為2
通過以上計算選用如下風機兩臺(一用一備)
選用山東章晃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出產風機
SSR200
P=0.6kgf/cm2 r=810rpm DQ=
9. 混凝反應池
有助于生物尸體的沉降,出水不達標時加混凝劑。
10. 二沉池:再新建一座二沉池:5X5。
二沉池表面負荷為480/24/5X5=
11. 污泥池:
利用原來的污泥池
12. 污泥濃縮罐:利用原來的污泥濃縮罐。
13. 壓濾機房:壓濾機增加一臺:XMY30/800(與原來一樣,便于修理)
利用原有壓濾機房,加以擴建,拆除旁邊的休息室。
14. 污泥堆放場:
1.5´4´H=5´B´L
15. 回用水:二沉池出水經砂濾池后進行回用。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