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柵:格柵是一種最簡單的過濾設備,由一組或多組平行的柵條制成的框架,斜置于廢水流經的渠道中。格柵設于污水處理所有構筑物之前,或設在泵站前,用于截留廢水中粗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其后處理構筑物的管道閥門或水泵堵塞。本工藝采用回轉式機械格柵以去除較大的懸浮物。
調節池:由于該工程廢水中含有硫化黑顏料,硫化黑顏料本身含有硫,而且污水偏堿性,對后續生物處理沖擊較大,通過加酸可調節pH值,而且去除部分硫。當采用靛藍染料代替時則不需加酸,這樣也不會增加成本。
水解酸化池:水解反應單元為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改進型,采用獨特的結構,靠水力條件在反應池內形成污泥床層。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從水解池排出,進入濃縮池,經12~24h濃縮后直接脫水處理,由于水解池中的污泥停留時間可達15~20d,且處于厭氧狀態,因此污泥得到了很好的穩定,既減少了整個流程產生的污泥量,又增加厭氧區降解有機物的能力。
生物接觸氧化池:經水解反應器處理后的出水進入好氧處理構筑物,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厭氧水解酸化后的產物。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以生物膜為主凈化廢水的一種處理工藝。它利用固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和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但又有其獨特之處:
①生物量高:對紡織印染廢水,實測生物量達11~
②污泥齡短:一般Ts=1~2d,說明生物膜的更新速度快,活性大,吸附和氧化有機物能力強。
③絲狀菌多:其生物膜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組成立體網狀結構。水中溶解氧容易進入膜的里層,有機物的氧化速率高。
④無需污泥回流,產泥量小。
混凝沉淀池:廢水經過水解和好氧處理后,水中仍含有一些未降解的物質,采用混凝沉淀工藝,進一步去除色度和降低廢水的COD值,確保廢水的色度和COD指標達標。將混凝沉淀放在處理流程的最后,主要是因為:經水解和接觸氧化池之后,水中的污染負荷大部分已被生化單元去除掉,混凝沉淀池的負荷已較小,可大大減少所加混凝劑的用量,以降低運行費用。
3.5處理構筑物的設計計算
格柵溝為廠方原有
設計計算:
Q=35t/d,Kz=1.8 按1day=8h計算,
則最大設計污水量Qmax=63t/d
污水溝斷面尺寸
根據生產廢水排放規律,調節池停留時間取12小時。采用半地下式,數量為一個。
設計計算:
調節池調節周期T=12h
調節池容積V=TQH=12×35÷24=
調節池有效水深h=
調節池規格
水解酸化池設計主要是確定其有效容積。該水解酸化池采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改進型,采用獨特的結構,靠水力條件在反應器內形成污泥床層。與UASB相比無需設置三相分離器。
反應器容積一般按有機負荷或者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計算,這里采用有機負荷法計算。
反應器容積計算公式為:V=Q*S0/q
V:反應器的有效容積,m3;
Q:廢水流量,m3/d;
q:容積負荷,kgCOD/(m3*d),這里取q=3.5
kgCOD/(m3*d);
S0:進水有機物濃度,g
COD/L
HRT:水力停留時間,h,取HRT=8h;
所以V=
Q*S0/q=35×1.196/3.5=
(2)反應器的幾何尺寸
V=
接觸氧化池的容積一般按BOD容積負荷或者接觸時間計算,這里采用停留時間法。
設計參數:
設計水量:Q=35t/d=
接觸時間:10h;
氧化池有效容積
V=Qt=1.5×10=
Q:設計水量,m3/h;
t:接觸時間,h。
填料與安裝
采用Ф
V’=3×3×1=
(4)進水設施
采用布水廊道布水,廊道設在氧化池一側,廊道內水流速度為:
v=Q/(nBb)=
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設計參數:廢水處理流量為35t/d=
沉淀時間為1.5h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