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設計原則
3.1
采用預處理→厭氧生化→好氧生化→物化四級處理工藝,經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
3.2 采用構筑物組合化,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工程投資;
3.3 采用厭氧生化、剩余活性污泥回流再處理等節能措施,降低能耗,節約日常運行費用;
3.4
采用組合化設施合理配伍設計,減輕勞動強度,方便操作管理。
4 化工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詳見附圖——化工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示意)
5 各處理設施主要設計參數、功能與選型
5.1 預處理
5.1.1濃廢水反應池
采用磚混結構池二座,每座有效容積18M3,接納濃廢液與洗滌廢水,Q=26 M3/d,投加絮凝劑與吸附劑,池底安裝布氣管,采用空氣攪拌,反應結束用潛水排污泵將混合液壓送入污泥濃縮池,濃縮分離液排入調節池;預期COD去除率≥20%;
5.1.2調節池
采用磚混結構地下池二座合建,每座有效容積80M3,每座內凈尺寸:L×B×H=7.5×3.5×3.3(M),接納濃縮分離液、生活污水和冷卻排水,降低其含鹽率;并投加高濃度有機廢料,提高原廢水的可生化性。池底設斜坡,低端安裝潛水排污泵,高端安裝回沖管,采用泵循環攪拌勻質,并防止池底積泥;
經調節后廢污水總量為300M3/d,PH 7~8、COD ≤1082mg/L、含鹽量3860 mg/L;
5.1.3污水泵
選用50QW20-15-1.5型二臺,性能:Q=20M3/h、H=15M、n=2900r/min、N=1.5KW,Q1=12.5M3/h進入后續處理設施,Q2=7.5M3/h回流循環攪動調節池廢水;
5.2 厭氧生化處理
5.2.1 厭氧生化池
5.2.1.1進入厭氧生化池的COD總量300×1.08=324㎏/d,厭氧生化池的有效容積為360M3;
5.2.1.2采用磚混結構半地下式上流式厭氧生化池二座合建;
5.2.1.3構造:底部布水管、排泥管、下部污泥區、中部填料區、頂部齒形出水槽,每座內凈尺寸:L×B×H=15.8×3.5×3.8(M);
5.2.1.4功能:利用厭氧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分解部分有機污染物,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
5.2.1.5排泥:當有過剩污泥需要排時,有六處可以用一臺移動式潛水排污泵將過剩污泥壓送入濃廢水反應池;
5.2.2 預曝氣池
采用磚混結構,有效容積35M3,池底安裝布氣管,出水自流入生化池;
5.2.3 處理效果
預期COD去除率~50%,則出水COD~540 mg/L;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