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洞庭湖疏浚的水環境及生態系統修復效應

時間:2006-11-22  來源: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作者:李正最 李廣源 周北達  下載次數:

前言?
1.1 
課題的提出?
   
洞庭湖接納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每年大量泥沙進入洞庭湖,其中約四分之一的泥沙由城陵磯注入長江,四分之三淤積在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積,造成四口洪道多呈淤積萎縮態勢,湖內洲灘滋長、蘆柳叢生、滯流阻水嚴重,且使水系紊亂,相互頂托干擾,從而導致洞庭湖區調蓄容積減少、洪水位不斷抬升、江湖關系改變,在加重湖區的防洪負擔、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的同時,降低了湖泊水體對各種污染物的稀釋自凈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使湖區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實施洞庭湖環保疏浚工程、調整部分河段的河勢、改善水流條件是增加水體納污、自凈能力,改善環境條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大戰略舉措。目前洞庭湖環保疏浚規劃已經完成,包括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和松滋河、藕池河、南洞庭湖、東洞庭湖、汩羅江等的疏挖總工程量達33 876.40×104m3(詳見表1)。本文通過對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環境質量及承載能力的變化深入分析,以定量分析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洞庭湖河湖疏浚的水環境修復效益和生態系統恢復效應進行了評價和預測。?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
根據典型河段疏挖前后水下地形的變化,通過二維水力學模型推算疏挖前后主要控制斷面水位和流速的變化;同時建立水質模型,根據典型河段疏挖前后水流條件變化,通過水質模擬分析疏浚前后水環境要素的變化,研究疏挖后水環境承載能力的變化和水環境修復效益。?
    (2)
根據河湖疏挖方案以及竣工資料,分析疏浚前后湖容和河勢的變化、土壤結構和農業生產條件的變化、濕地資源的變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釘螺擴散繁殖及繁殖條件的變化、生態景觀和旅游資源的變化等,研究洞庭湖疏浚的生態系統恢復效益。?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