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溫州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廢水總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大小河道普遍污染,并嚴重影響到市民的身體健康和城市形象,溫州市政府下決心對受污染河道進行綜合整治。
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是國內外近十年開發并已成功地用于治理受污染的土壤、地表或地下水體及近洋面原油污染治理新技術。它通過生物工程學原理,使污染物在現場原位降解成CO2、H2O,或由動植物轉化的工程技術系統。因此具有凈化費用省,環境影響小,能使污染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等特點,故被世界各國推廣應用。
生物修復-生態重建技術(Bioremediction)興起于70年代,發展于90年代,以日本、美國最為領先,被廣泛應用于海面溢油、河流和湖泊的富營養化、土壤有機污染、地下水系污染等環境修復工程中,在大面積污染治理領域,被普遍認為是最有效、最經濟、最具有生態性的高新環境技術。國內從1998年起,陸續見有大學教材始編譯引用生物修復技術概論。現在國家在滇池、蘇州河、太湖、北京等地才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應用示范工程研究,并列入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的科技指南項目。
橫河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現已通過溫州市科委驗收,F根據橫河示范工程經驗,對其主要應用技術進行研究分析。示范工程是利用培養、接種的微生物,培育的植物、水生動物的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的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另外這種處理技術不向水體投放化學藥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所以這種廉價實用技術適用于我國江河湖庫大范圍的污水治理。在治理的同時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結合起來,在治理區建設休閑和娛樂設施,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生態修復技術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規律來恢復自然界的本來面貌,是對自然界自凈能力的一種強化,通過強化河道自身的自凈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體,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治污思路,也是水體治理的方向性技術,是人們遵循生態系統自身規律達到治污目的的一種方法。
經科技查新,目前國內還未見向橫河示范工程,同時采用微生物、功能性植物、水生動物,再結合生物浮島技術、生物膜技術、曝氣復氧技術等綜合技術應用來對富營養化水體進行生物修復的案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