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生物修復技術在橫河水體治理示范工程中的綜合應用

時間:2006-09-07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2. 生物膜(生物柵)應用

  由于民航路排污口每天800多噸污水排入,在排污口附近設置生物膜(生物柵)2排共100立方米(另設生物網箱100平方米),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在下游東岸設置生物膜(生物柵)350立方米。今年春季氣溫升高,水質好轉后,生物柵內及附近出現大量枝角類水蚤(俗稱紅蟲)和魚類。生物柵上生物膜生長良好,水質清澈,主要因為紅蟲撲食脫落生物膜,促進生物膜新陳代謝,土著魚類洄游、產子、棲息在生物柵內,生物柵內棲息魚類有鯰魚(今年子魚體長12-15cm)、泥鰍成魚(體長10cm以上)、黃鱔成魚(體長1020cm以上、最大個體有7量重)、黑魚子魚(體長3cm)。生物柵附近主要活動魚類:鯉魚子魚(體長5-10cm,土著魚種)、鯽魚子魚(體長3-8cm,土著魚種)、錦鯉子魚(體長4-10cm,80%人工投放、20%土著繁殖)、鳙魚(體長15-30cm,投放魚種-044月中旬投放)。
  由于枝角類水蚤(俗稱紅蟲)和魚類對生物柵的清理和疏通作用,使生物柵不僅發揮凈化作用,也發揮生態作用,避免了生物柵生物膜脫落在水體沉積,形成內源污染。證明生物膜法在水體治理工作中的作用,生物膜在工業廢水的沉降污泥,在水體治理中可被水生低等動物利用,通過食物鏈向水生高等動物-魚類轉換。生物膜組件為水生動物提供棲息、繁殖、撲食、躲藏等場所,生態效果顯著。
注:生物柵日常觀察,前期水質差魚類沒有洄游(土著魚類洄游在043月)生物柵通透性較差、表面積小,有少量生物膜脫落并漂浮水面。魚類洄游產子以來生物柵通透性好、表面積大,沒有發現生物膜脫落。由于示范河段周圍居民生態保護意識差,存在亂捕魚類現象,故沒有對生物柵棲息魚類進行網捕調查,以免誘導周圍居民。在對魚類調查采用目測和在生物柵旁垂釣者所釣魚類統計的方法,古沒有發現大魚和當年孵化小魚過多現象。

3. 設置生物圍網、浮島

  應用示范工程制作浮島420平方米,設置生物網箱2420平方米。由于工程前期水質差COD高,水體受納生活污水含有大量食用油,對植物有很大影響,后由于排污口水生植物、生物柵發揮作用植物生長良好。
水生植物篩選工作:根據植物專家的建議,經一段時間的種植和篩選,確定了適合在橫河種植的水生植物種類,并進行季節性的更換。

以確定植物品種有:

挺水植物-野蕉白、香蒲、菖蒲、水稻、美人蕉、野芹菜、燈心草、辣蓼、芯蘑、荷花等。
浮水植物-睡蓮、荇菜、水龍、水花生、鳳眼蓮、空心菜等。

  經過近一年的植物種植經驗,植物浮島平均植物產量15公斤/每年/每平米(及時進行季節性的更換非常重要)。生物網箱植物產量20公斤/每年/每平米(及時進行季節性的更換非常重要)。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