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武漢城市濕地景觀格局的變化與城市景觀建設

時間:2008-01-03  來源:  作者:王學雷 蔡述明 寧龍梅  下載次數:


3.5
濕地景觀變化與城市景觀建設
  將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看作城市發展的一個表現,如果武漢市城市景觀建設立足于百湖之市,那么武漢市濕地面積的縮小對于城市景觀的發展將是一個不利趨勢。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無論是填湖建房還是圍湖墾殖,均受經濟利益的驅動。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狀況的日益緊張,在此情況下,向濕地要土地,短期內投入成本低,而收益明顯。但是天然濕地作為城市景觀中的不可再生資源,其潛在的生態價值遠遠高出其直接的經濟價值。
  武漢市城市濕地面積較大,維持一定的濕地面積,對于構建健康的城市生態系統必不可少。能否做到切實保護濕地,關鍵在于城市規劃政策。首先應禁止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填埋濕地,嚴禁圍湖墾殖,切實保護濕地面積縮小。其次,應針對武漢市濕地環境惡化、濕地功能下降的情況著力治理濕地污染,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此外,在城市景觀建設中增加人工濕地的構建,這樣既可以擴大濕地面積,也可以迎合居民對于居住環境的審美要求。

4結語

(1) 武漢市濕地景觀格局變化主要體現在各類濕地斑塊數量增加,破碎度加大,湖泊濕地面積的喪失,人類活動對于濕地景觀格局的變化影響較大。
       (2)
濕地景觀與建設用地景觀以及其他城市景觀的轉化情況來看,濕地景觀喪失與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張關系密切,存在此消彼長的現象。針對此種不利于濕地保護以及城市長遠發展的目的,提出在保證濕地面積的情況下,改造濕地環境,構建人工濕地,使濕地景觀成為武漢市城市景觀的主體之一。
       (3)
濕地景觀是武漢市城市景觀的一個重要部分,濕地景觀的變化與城市景觀的建設緊密相連,應將濕地景觀保護與建設納入到城市景觀的發展中。

參考文獻

[1] 湖北省計劃委員會,湖北省國土辦公室.湖北省國土資源綜合評價[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2]
王憲禮,肖篤寧,布仁倉等.遼河三角洲濕地的景觀格局分析[J].生態學報,1997173):318~323
       [3]
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9100
       [4]
傅伯杰,陳利項,馬克明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02209
       [5]
王學雷,吳宜進. 馬爾柯夫模型在四湖地區濕地景觀變化研究中的應用[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2,213):288291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