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島”
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層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斷,漂浮在水面的一種自然現象。在這里介紹的浮島是一種象筏子似的人工浮體,在這個人工浮體上栽培一些蘆葦之類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它的主要機能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1.水質凈化;2.創造生物(鳥類、魚類)的生息空間;3.
改善景觀;
4.消波效果對岸邊構成保護作用。
人工浮島的水質凈化針對富營養化的水質,利用生態工學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在這里講的生態工學(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來的,他倆給生態工學下的定義是
“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
,
1988)。作為水邊的環境保護技術——人工浮島,20年前是由德國的BESTMAN公司想出來的。在日本的琵琶湖,作為魚類用的產卵床的人工浮島70年代末就開始在做。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越來越關心,周圍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水邊的自然景觀狀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不光是水的凈化,人們對創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人工浮島技術也寄予了很大希望,F在,人工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或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閉鎖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人工浮島工程事例的不斷增加,經驗也越來越多,在評價人工浮島的功能及效果方面已逐步從定性評價上升到定量評價的高度。
1.
浮島的構造
1、1
構造分類
從大的方面分,人工浮島可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水和植物接觸的為濕式,不接觸的為干式。干式浮島因植物與水不接觸,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園藝植物,通過不同木本的組合,構成良好的鳥類生息場所同時也美化了景觀。但這種浮島對水質沒有凈化作用。一般這種大型的干式浮島是用混凝土或是用發泡聚苯乙烯做的。濕式浮島里又分有框架和無框架,有框架的濕式浮島,其框架一般可以用纖維強化塑料、不銹鋼加發泡聚苯乙烯、特殊發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樹脂、鹽化乙烯合成樹脂、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濕式有框架型的人工浮島的施工事例比較多,占了7成。無框架浮島一般是用椰子纖維編織而成,對景觀來說較為柔和,又不怕相互間的撞擊,耐久性也較好。也有用合成纖維作植物的基盤,然后用合成樹脂包起來的做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