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跨流域調水
城區西南部的石灰巖巖溶地下水儲量豐富,水質良好,尚有較大的開發潛力,擬興建水廠兩處,每年可向城區供水2500萬m3。
。ǎ常┏浞掷妹魉
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優質的明水泉自流水,做到先觀后用、一水多用,除完善原有的引水工程,提高泉水的復蓄率外,擬在明水附近再興建一平原水庫,引蓄和調節利用明水泉自流水,每年可增加城區供水量800萬~1000萬m3。
。ǎ矗┏菂^內淺層地下水開發
城區西部的淺層地下水,目前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和郊區居民生活,其開發程度較低,隨著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淺層地下水開采量越來越小,因此,適當增加淺層地下水開采量用于城區是可行的。擬在其富水地段興建水廠1處,每年可增加城區供水量450萬m3。
根據多水源供水的特點,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原則是:先用客水,后用當地水;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先生活用水,后生產用水。同時,要從根本上改善和保持城區及附近的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小泉城”特色。因此,必須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關閉自備水源井,實行社會化集中供水,在此基礎上,對多水源進行聯合調度,實行分質異價供水。其調度方案為:利用優質巖溶地下水首先保證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工業企業根據對水質的不同要求,實行多水源聯合供水、公共及環境用水一律使用地表水,農業用水盡量使用地表水和礦水,同時,利用行政和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二是充分利用外調客水和地表水資源,減少城區地下水開采量。
隨著城區明水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而且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用水量逐年減少。城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和水環境惡化日益突出,必將成為制約城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著眼長遠,立足于城區本身及周圍的水源條件,以改善和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為根本,充分發掘各種水源的供水潛力,實施多水源聯合調度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加強行政管理和經濟調控,從根本上解決城區水資源的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問題,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