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新北京的時代地標———溫榆河生態走廊(朝陽段)規劃設計

時間:2007-04-11  來源:  作者:網友上傳  下載次數:


  2.1.3交通戰略———有機疏散
  有機疏散理論主張,要像人的肌體一樣有生命地疏散過于擁擠的城市,成組成團地組織城市生活,結果是形成了組團式的功能布局以及樹枝狀的道路交通系統。在溫榆河生態走廊的規劃中,我們采用了樹枝狀、結構分明的道路交通系統。把車行道路分為疏通性道路和服務性道路兩類: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構成疏通性道路,暢通、快捷,跟城市中心有很好的銜接關系;次干道、支路等構成服務性道路,直接服務于用地,有足夠的停車場地。在生態走廊內部,規劃連續的步行道體系和自行車路,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同時,滿足人們游憩活動的需要
  2.1.4產業戰略———鏈狀結構
  溫榆河區域的產業發展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當地農業居民的搬遷安置,要妥善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二是要引進新的產業類型,振興地方經濟。我們提出產業鏈的概念,旨在形成一條跟生態走廊平行的相關產業走廊。
  2.2 五種景觀
  溫榆河生態區域的景觀規劃原則是以水為軸,以綠為體,以人為本。
4
條快速路(京承高速、京密路、機場高速、機場第一通道)將生態走廊分成5個風格各異的功能組團,分別形成島、鄉、埠、林、田5種景觀特色,它們將承擔居住、商貿、游憩、農耕、體育等綜合功能,給人們帶來或詩、或歌、或畫、或夢、或情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2.2.1———濕地景觀(詩)
  溫榆河生態走廊里,自馬泉營西路以東是(濕地景觀)區域,主要功能為居住、休閑農業和觀光旅游。水系在這個區域形成一個自循環的系統。居住約占該區域1/4的面積,以高檔低密度社區為主,社區周圍環以濕地水系。農田約占1/3的面積,余下部分為開放的濕地旅游區。
溫榆河生態走廊的東側,現有的密集的河道、魚塘、水池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濕地景觀。為了阻止人類經濟活動對于濕地生態功能的負面影響,惟有用濕地恢復與重建的生態工程,為濕地的存在與自然演替施加積極主動的正面干預,才能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價值。因此,方案在生態走廊東側區域內恢復原有的自然濕地,并營建大量的人工濕地,形成濕地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安排島狀的高標準住宅用地,這些島的周圍是連續的、枝狀的濕地系統。這里生長著荷花、蘆葦等豐富的濕地植物,還有各種各樣的魚類和候鳥,形成一種雁聲蘆葉老,鷺影蓼花寒的美學意境。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