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城市水系統的防洪和排水設施規劃設計中,強調采用分流制排水體制將雨水和污水盡快排出城市,忽視了對城市徑流的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資源的利用。但是,大量案例表明,現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并不能經濟有效地解決暴雨污染負荷問題。隨著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提出,加上城市徑流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要求我們不能一味墨守陳規,而必須根據當地的降雨、水文和地質狀況,經過詳細的經濟和技術評估后確定排水體制。特別是在老城區排水管網改造中,由于涉及的方面多,問題復雜,社會矛盾大,投資估算困難,風險高,應該對各種因素進行長期綜合評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理的改造方案,同樣的策略也應當應用于混合管網(由于混接、亂接與錯接,雨水管接納污水、污水管網接納雨水)的改造問題。
3.4深入研究水的相關知識,重視治污和再生水回用的技術的應用,建立城市水系統良性循環機制,實現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建設生態城市打好基礎。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劇了城市的水資源危機和水環境危機,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程度、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從未來生態城市建設發展趨勢看,推行清潔生產,應該強化源頭和過程控制,應是我們的指導方向。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指標體系。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雖然進行了城市的水系統規劃,但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這勢必會造成重復建設和決策失誤。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城市水資源合理分配與開發利用計劃,在綜合平衡、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實際情況進行總體規劃,確定其應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質、使用用途、處理程度、處理流程、輸水方式的選擇上,要綜合平衡、遠近結合,既要滿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質需求,又要因地制宜、經濟合理。過高的目標與要求,將可能適得其反。
城市污水的收集與處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條件,目前我國的城市污水管網規劃建設嚴重滯后于城市發展,二級生物處理率不到15%。因此,強化城市污水管網與污水處理規劃建設是推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關鍵。但是我們對污水再生利用的認識不夠,在缺水時優先考慮的是調水,而且絕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劃、設計與建設目標是達標排放,往往沒有考慮污水的大規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既要滿足區域水污染控制要求與相應的排放標準,也要考慮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真正達到清潔生產無害化。
4 結束語
水是可再生的循環性的自然資源,水資源永續的健康循環,是我們達到生態城市理想目標的標尺。雖然我國城市水系統規劃現狀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面對我國水資源、水環境的嚴峻形勢,一些城市已經提出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關于水系統的規劃、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已經列入議事程,隨著今后觀念的更新和理論的進一步完善,我國城市水系統規劃將會體現人與自然的統一協調,為我們邁向生態城市的理想王國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