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南澳縣城后江污水處理工程

時間:2008-05-12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植物是人工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濕地系統中植物代替曝氣機輸氧,為填料層內微生物群落創造了有利的活動場所。結合氣候特點和植物生長習性,一般可選擇根系發達、處理能力強、抗水性好、生長周期長、美觀的水生植物。

本濕地系統植物擬選擇如下:

濕地水生植物選用一覽表

構筑物

 

一級濕地

蘆葦、蘆笛

每級濕地可選擇一種或多種

二級濕地

田蔥、風車草

三級濕地

美人蕉、風車草

 

5.2人工濕地系統總體布置

5.2.1平面布置

擬建人工濕地位于東港及部分原造船廠用地,為一長方形凹地,南北向長約222,東西向寬約85,實際可利用面積約34畝(折合22667m2)。根據以上工藝選型、廠址地形、出水排放渠位置以及境觀效果考慮,整個濕地系統平面布置可有兩種方案選擇。

方案一:預處理工段(包括細格柵、渦流沉砂池及接觸氧化池)放在污水處理場南部,人工濕地放在北部,配水渠及出水渠均是南北走向,濕地床水流方向為東西走向。

這樣的布置方式優點是污水輸水管路距離較短(約300m),投資少,缺點是預處理構筑物建設地點處于軟基地帶,地基處理投資較大,另外由于預處理工段靠近城市主干道和處理場入口處,會產生一定的噪聲和臭味,對周圍環境和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

方案二:預處理工段放在污水處理場北部末端,人工濕地放在南面。

這樣的布置方式優點是使產生噪聲及帶來一定臭味的預處理工段遠離城市主干道及處理場入口,有利于保證整個生態處理場的景觀效果,這使處理場入口處面積約1500 m2的綠化建設將成為一個理想休閑景觀場所;且預處理構筑物建設地點是造船廠舊址,可減少所需地基處理造價。缺點是所需進水管路較長(約550m,較方案一增加250m),輸水管路造價增加。

二種方案設計詳見平面布置圖。

綜合以上對比,本設計平面布置推薦采用方案二,即預處理工段置于處理廠北面。

上一頁 頁碼:[<< 1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頁 共1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