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南澳縣城后江污水處理工程

時間:2008-05-12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兩種預處理工藝方案對比

 

方案一

方案二

工藝原理

污水流經各級厭氧接觸池,與厭氧污泥和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觸,部分有機物被吸附降解

污水流經接觸氧化池濾料層,隨著鼓風機不停充氧,部分污染物被濾料上的好氧生物膜吸附并降解

該裝置啟動時間較長,三個月后整個濾料層形成厭氧掛膜,半年后達到最佳效果,有一定的耐水質負荷沖擊性

該裝置啟動時間短,投入使用一個月后掛膜形成可正常運行,耐水質、水力負荷沖擊性強

處理效果

處理效果相對穩定,能去除30%COD、40%SS

處理效果穩定,能去除50%COD、60%SS

建設投資

厭氧池建筑體積大,投資較大

構筑物結構較為簡單,體積小,需配套鼓風機房和曝氣管路

運行管理

運行管理較為簡單,厭氧接觸池在運行進入最佳狀態后,基本無須專門管理,污泥清理較繁瑣,每季度清理1次以上

運行管理要求嚴格些,污泥排除較簡單,污泥產量極少,每年清理12

經濟效益

厭氧接觸濾池采用重力流運行,運轉無需電耗

鼓風曝氣機運轉使污水處理增加0.05/噸成本

環境效益

厭氧處理產生的臭味將會帶來一定的空氣污染,產泥量較多

運行過程基本不產生臭味,產泥量極少

 

方案一運行成本低,但初期投資大,對水量穩定性要求較高,在水量、水質變化大的情況下處理效果受影響,另外厭氧產生的臭味將為生態景觀效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產生污泥量較多,且難以清除、處置。方案二初期投資較方案一省,但運行增加一定的成本,其工藝穩定性強,受水量、水質影響小,基本不產生臭味,產泥量極少,易于排除;如今后處理水量有大輻度增加時,在此工藝基礎上進行擴容仍可達到處理要求,無需再征用土地可滿足遠期發展需要。

 

對以上兩種預處理工藝方案進行綜合比較,本設計推薦采用方案二,即預處理工藝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池。

5.1.4 主要構(建)筑物工藝設計

(1)細格柵、沉砂池

細格柵間設細格柵一道,采用自動除渣的機械格柵,作用是攔截去除污水中大塊的雜物,保障后續處理構筑物和設備的安全。格柵寬0.8m,柵條間隙10mm,安裝角度60°。

沉砂池的作用是沉淀去除污水中比重較大的雜質,防止接觸氧化池及濕地系統運行受堵塞。沉砂池擬采用渦流沉砂池,池直徑2.13m,池深2.8 m。池內設攪拌裝置和提砂裝置。

主要設備:渦流攪拌機、砂水分離設備等。

(2)接觸氧化池

按上述預處理工藝方案二設計。

(3)人工濕地

上一頁 頁碼:[<<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頁 共1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