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92年7~9月處理成本
月份 |
7 |
8 |
9 | |
處理水量/m3 |
13426 |
16815 |
11190.6 | |
能 |
用水量/m3 |
770 |
900 |
900 |
費用/元 |
277.2 |
360 |
360 | |
用電量/(kW.h) |
22980 |
18580 |
20300 | |
費用/元 |
6894 |
7432 |
8120 | |
混凝劑 |
費用/元 |
2000 |
2000 |
2000 |
試劑 |
費用/元 |
300 |
1871.98 |
2990 |
設備折舊/元 |
3700 |
3700 |
3700 | |
人員工資/元 |
1450 |
1450 |
1450 | |
處理費用/元/m3 |
1.08 |
0.99 |
1.66 |
由于原材料漲價及一些小整改較多,使得處理成本上升,待穩定后會降低一些。同時染料回收工作還未開展,其效益沒能體現。若將染料回收后用于生產,污水處理費用將大幅度下降,甚至轉為贏利。
4.2 廠改造前后污水處理水質對比(見表5)
從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改造后的污水處理水質明顯優于改造前,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設計效果。
表5 改造前后污水處理水質對比
項目 |
改造前 |
改造后 |
標準 | |
CODCr |
進水/mg/L |
1
361 |
1
112 |
<100mg/L |
BOD5 |
進水/mg/L |
243 |
273 |
<30mg/L |
色度 |
進水/mg/L |
331 |
200 |
<100倍 |
采用工藝 |
生物接觸 |
延時曝氣法 |
| |
設計水量/m3/d |
150 |
500 |
|
5 調試、運行中發現的問題
(1)該工程于1991年8月竣工,9月中旬正式投入試車運行。采用生產廢水直接培菌。由于曝氣池上清液不能排入下水道,只能進入調節池,在較長時間內污泥體積提不高,延長培菌周期。
(2)1991年12月廠方根據客戶要求加工一批黑色牛仔布,由于技術部門未將改變染色品種這一信息及時反饋給環保部門,沒能事先采取預防手段,致使大量硫化黑生產污水涌入,破壞原
污水菌相,使污水處理工作示能正常進行,造成第二次培菌。
(3)染料回收由于原設計水泵流量、揚程與實際安裝的超濾器不匹配,使超濾設施無法正常啟動。再加上回收下來染料的生產可用性試驗還未完成,還沒找出最佳濃度值,因此一方面未能將染料回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設施的運轉負荷,增加了治理難度,不利于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4)立式泥漿泵腐蝕嚴重,給檢修帶來很大麻煩。擬將調節池、沉淀池的立式泥漿泵改成移動泵或不銹鋼泵。
(5)由于污水的腐蝕性,自動液位控泵裝置大多損壞,應采取其它措施加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