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BOT方式建設成都市水六廠B廠的介紹和啟迪

時間:2007-07-17  來源:  作者:何維華  下載次數:

1.概述

成都市自來水六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重力流供水廠,利用成都平原的自然坡降及都江堰水系的特征,從上游不到2km的徐堰河、柏條河重力引水至水廠,常年引用徐堰河水,徐堰河歲修期間轉用柏條河水,河水經水廠凈化處理后,利用自然高差,向城市管網重力輸水。
  水六廠取水設施分佈圖,如圖1。

它近期規劃為AB、C三個水廠,A廠是老廠,于19901996年分三期建成,均勻供水達60m3/d;B廠是按BOT方式新建的均勻供水40m3/d的新廠;C廠系規劃建設中的另一新廠,規模類同B廠;三個廠既獨立運營、又相互毗鄰,將形成一個達140m3/d的重力流均勻供水基地。
  水六廠輸水管道分佈圖,如圖2。

B廠于19971月經國家計委批準立項的全國第一個城市供水設施BOT試點項目,經一年多的國際公開招標,中標方是法國通用水務集團-日本丸紅株式會社的投標聯合體。并于1999811由成都市政府與成都通用水務-丸紅供水有限公司(項目公司)正式簽署了《特許權協議》,經兩年半的緊張施工,于2002211按期完工,投入商業運營,一年多來運營的總體效果是好的,為我國今后按BOT方式建設供水設施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BBOT項目包括4個子項目:
  80m3/d的取水工程(兩座取水口、連通渠、引水暗渠);
  40m3/d的凈水廠;
  140m3/d凈水廠的排水總渠;
  DN2400mm27km的輸水管道。
  其中引水暗渠的一半、排水總渠、輸水管道為BT(建設、移交)項目,于2003526正式移交給了成都市政府,由成都市自來水總公司接管;其余部分為BOT項目,項目公司將運營管理十五年半后移交給成都市政府。
  工程總投資1.065億美元,項目公司在B廠運營管理期間,每天向城市管網輸送40m3的自來水,成都市自來水總公司按月供水量向項目公司以人民幣支付運營水費,并向都江堰管理部門繳納水資源費。運營水價包括固定價格和浮動價格兩部分組成,浮動價格按匯率系數變化而調整。在《購水協議》上,對每個運營年的運營水價作了明確描述,第一年為0.96/m3,最后一年為1.56/m3,在十五年半的運營期間將向項目公司累計支付的水費約達31.27億人民幣。

2. 凈水廠

取水及凈水廠的工藝設計及設備安裝工程由法國OTV公司分包的,考慮到原水水質的特征:枯水期低溫、低濁;洪水期高濁、泥砂含量高、瞬時變化大;原水易受突發性污染。故凈水工藝是按二次沉淀、過濾 的常規流程構思的,其工藝流程方塊圖,如圖3。

2.1取水部分
  取水部分由取水口、連通渠、連接井及引水暗渠組成。

2.1.1取水口
  取水口由攔河閘、進水格柵、沖砂設施及進水控制閘組成。
  徐堰河取水口利用了A廠的相關設施,僅新建進水控制閘;柏條河取水口亦利用了A廠的相關設施,新建10m長進水格柵及進水控制閘。
2.1.2
連通渠、連接井
  連通渠、連接井的功能是為了連接兩個取水口,將原水轉輸入引水暗渠。在每條連通渠出口處設有疊梁閘,在連接井下游方向的格柵室內裝有四臺自動除渣機,并設有人工、電動控制閘板。
  為了防范原水突發性污染問題,在連接井內設置了酚、氨氮、錳及水位、pH、濁度、電導率等在線測定儀表,以上測定數據同時傳遞到水六廠B廠、A廠中控室。
2.1.3
引水暗渠
  引水暗渠為現澆鋼筋砼結構,雙孔方涵,每孔尺寸為長1830.0m、寬3.0m、高2.0m,B、C兩廠各用一孔,出口處設有疊梁閘,將原水輸入B廠廠區內的分配井。
2.2
廠區部分
2.2.1
分配井
  在分配井內設置了電動、手動調節閘板,將原水分配至B、C兩廠。由于分配井沒有溢流設施,在試運行中,調控DN1800mm氣動控流閥時產生水錘,分配井出現頂部溢流故障。為此,分配井是修改得較多的構筑物之一,調節閘板改電動、抬高井壁高度、增設旋轉爬梯等。
2.2.2
配水井
  配水井的功能是將原水經溢流堰及閘板切換,均勻分配至兩座預沉池或通過超越管至兩座混合井。井內水停留時間為3.0min,井內設六條溢流堰,堰總長達60m,從而減少水頭損失。按原水水質需要,可在井內投加PAM、粉末活性炭及前加氯。
  在分配井與配水井間設有DN2400mm超聲波流量計及DN1800mm氣動控制閥,通過流量信號對閥門自控或遠控,調節進水量。
2.2.3
預沉池
  當原水濁度大于1000NTU時,原水流入兩座幅流式預沉池,其內徑為36m,周邊水深為2.96m,池中水深為4.19m,池底中心設內徑5.0m、深1.2m的集泥斗,通過中心傳動桁架式刮泥機,將泥刮至斗內,由排泥管、排砂泵送至排水渠道。設計排泥濃度為5%,預沉池設計最大負荷為10m3/m2.h。利用投加PAM去除高濁,停留時間為20min,但近些年原水高濁情況不多,預沉池基本沒有使用。
2.2.4
混合池
  當原水濁度小于1000NTU時,通過超越管直接進入混凝沉淀系統,首先在兩座機械混合池停留1.24min,混合池有效容積180m3,安設一臺變頻懸臂式混合攪拌機,混合攪拌流量為設計流量的3倍。
  PAC、PAM及濾池反沖洗回用水均投入該池內。
2.2.5
絮凝池
  兩座混合池分別連通5格機械絮疑池,共10格,水經混合池后,均勻分配到每一格絮凝池的進水渠道,水從進水渠底部長條形孔進入絮凝池,經攪拌后,水從絮凝池上部進入沉淀池底部。絮凝池(圖4)每格處理水量在17401980m3/h間,一格池的平面尺寸為8.74×8.70m,有效水深為7.63m,有效容積為580m3,一格池內只設立了一擋變頻慢速攪拌機,攪拌葉輪直徑為3.8m,轉速為1.36.5/min,葉輪外緣線速度為1.27m/s,配套電機功率為1.10kw,攪拌機具有回流十余倍設計流量的性能,水在池內達到三維旋轉翻滾流動,GT值控制在104105之間,絮凝時間達20min,此機械絮凝池的設計與國內流行的設計不一樣,它結構簡單、池內基本上不積泥、形成的絮花好。但需要說明的是混合池中除投加PAC外,還需同時投加PAM,否則影響絮凝效果。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BOT方式建設成都市水六廠B廠的介紹和啟迪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