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之典型設計

時間:2007-06-12  來源:  作者:李伙生  下載次數:

3) 從環境學上看,場址遠離專用水源補給區2000以外,地基基礎位于最高豐水位標高至少1以上,對地表水、地下水影響較小,同時場址位于居民區2000以外,且位于居民區的下風向對居民區的影響也較小。

4) 從政策法規上看,此填埋場的建立符合城市發展規劃,符合當地城市環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要求。

綜上所述,將場址確定于此作為填埋場地。

2.廠址概況

填埋場該處地貌為兩個山谷,基本為南北走向。山谷地形開闊,中間有一小山丘分隔,兩個山谷在南端會聚。整個場地占地40平方千米。

填埋場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刮偏北風,夏季為東南風,年降雨在1000毫升以上。場地為雙層結構水文地質類型,含水層埋藏較淺,富水性一般,以粘性土為主,且粘土厚度較為穩定,天然條件下松散層粉和基巖風華殼風化含水層的防滲、防污性能均良好。

3.總圖布置

該填埋場處理工程主要生活區、填埋區、滲濾液處理區、沼氣發電區四部分組成。整個廠區總占地面積約40平方千米,其中填埋場占地約25.3平方千米,滲濾液處理區約5平方千米,其余的為13.7平方千米。(見附圖1。)

整個廠區的布置按照國家現行的各種要求,根據場址的實際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風向、以及填埋工藝需要而綜合考慮設計的。

由于該城市常年夏季處于東南季風盛行風向,而冬季處于偏北風向,故綜合該地形和風向季節性變換而將填埋區設在東部位置,同時在填埋區的周圍設置綠化帶。這樣可避免風向季節性變換而把填埋區填埋垃圾時產生一些臭氣污染影響當地居民。

生活區包括行政辦公樓、機修車間、噴泉廣場、亭子、綠化帶等等。滲濾液處理區包括水泵房、沉淀池、調節池等,當然其周圍也配合一系列的綠化裝飾點綴。滲濾液處理區與沼氣發電區都盡量設置在填埋區附近,便于流體輸送。

三.填埋作業工藝

衛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運到填埋場,經性質和計量判定后進入填埋場內。垃圾按指定的單元作業點卸下,卸車后用推土機推鋪,再用壓實機碾壓。分層壓實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蓋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復上述的卸料、推鋪、壓實和覆蓋的過程。以一日一層作業單元,每日進行覆蓋。垃圾的壓實密度大于0.8 t/m3。每層垃圾厚度為2.5~3.0m,每層覆土礦工為15~30cm,通常四層厚度組成一個大單元,上面覆蓋土在45~50cm。

填埋時先從右到至左推進,然后從前向后推進。左、中、右之間的聯線之間呈圓弧形,使覆蓋面上排水暢通地流向兩側進入排水溝或邊溝等,以減少雨水滲入垃圾體內,前后上部的連線呈一定坡度。外坡為14,頂坡不小于2%。單元厚度達到設計厚度后,可進行臨時封場,在其上面覆蓋45~50cm厚的粘土。并均勻壓實,再加上15cm厚的營養土,種植淺根植物。最終封場覆土厚度大于1m。

填埋場的作業方式實行分區分單元填埋,以分區分單元填埋為前提,然后再來考慮分層的填埋作業。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擴散,填埋作業過程中,正在進行填埋作業的子填埋區是裸露的,日覆蓋采用膜覆蓋,其他的區域均為中間覆蓋或臨時封區。

首先進行的作業的是整平后的一區填埋庫區底部,在實際進行填埋作業的過程中,要考慮是和填埋作業庫區臨時作業道路結合起來實施。第一次到達的填埋作業高度為距離整平詢問絕對標高2m而后開始第二層填埋作業單元的設置。

隨著填埋作業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業有效面積也在增加,這時為氣體利用提供方便,已經經過臨時封場的填埋單元可以通過導氣石籠中間的垂直氣井,將導氣管和周圍的移動式集氣站連接起來,就可以對氣體進行再利用了。

整個填埋區的作業順序是:先一區、二區、再三區,然后開始二期工程。填埋二期工程作業時,和填埋一區形成新的水平面積,繼續向上填埋,形成堆體后臨時封場,填埋三期作業。

下載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