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實例二:沉浮池
湖北某鄉鎮水廠以長湖為水源,設計日供水量6千噸,原設計凈水流程及構筑物池型為:
原水–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重力式無閥濾池–液氯消毒–管網
工程建成后,隨著沿湖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及生活污水排入其中,再加上水產養殖業的影響,長湖水質受到嚴重污染,溶解性有機物含量加,水體呈富營養化,色、嗅、味顯著。除汛水期外(歷時幾周),水中懸浮物以有機顆粒及水微生物(如水藻)為主。這類物質比重一般接近于水,即使加大投礬量,也很難由水中沉淀分離出來,從而使水微生物得以在濾池內大量繁殖,一方面堵塞濾料層,使過濾周期縮短,另一方面,由于濾料受到污染,出水水質難以滿足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更有甚者,濾后水水質差于原水水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時,水呈醬褐色,被用戶稱為“醬油水”,“腥臭水”。因為水質差,用戶數量銳減,水廠日供水量僅2千噸左右,以致生產成本高,水廠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均受到嚴重影響。
現場情況分析表明,要獲得好的水處理效果,關鍵在于提高濾前水的水質。因此,根據原水水質特點,考慮將斜管沉淀池改為可切換為沉淀池或氣浮池運行的“斜管沉淀/氣浮池”。
改造后的沉淀池僅在原池中增設了兩面導流墻。隔墻1設于沉淀池起端,用于形成氣泡捕捉區(微氣泡與水中懸浮顆粒在此相互碰撞凝聚),隔墻2設于沉淀池未端,用于隔開浮渣并將澄清水從池的下部導入出水槽。
在隔墻1下方開有導流孔,并設閘板1控制孔的開閉。當原水濁度較高時(如汛期),打開閘板,這時水從池底進入,向上通過斜管,沉淀水由集水槽收集,經集水總渠送往濾池。這時池子的功能與一般斜管沉淀池無異。若將閘板關閉,并啟動產微氣泡系統,水池即成為氣浮池。這時,水在氣泡捕捉區內與微氣泡混合,向上溢流入氣浮區,氣-固凝聚體浮升水面成為浮渣,定期刮入排渣槽排除。澄清水向下通過斜管進入出水區,由集水槽收集后送往濾池。沉淀與氣浮功能的切換非常方便。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