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氣浮法用于水廠改造及工程實例介紹

時間:2007-02-09  來源:  作者:  下載次數:

  除沉淀水水質外,影響回流比的主要因素是濾速。對比現行《室外給水設計規范》(BGJ13-86)規定,氣浮池向下流速一般采用5.409.00 m/h,回流比為5-10%,溶氣壓力為0.2-0.4MPa。而本試驗中,一般在回流比大于10%的條件下,才能保證氣濾水水質以及足夠長的過濾周期。其原因除正處于高污染、高藻期外,濾速(等于氣浮池向下流速)過大(11-12 m/h)是一個主要原因。過大的濾速一方面減少了氣泡釋放與浮升的時間,同時會在濾料層中產生氣阻現象。另一方面浮渣層由于缺乏足夠多的氣泡頂托,也不易穩定。再由于氣濾池改建施工上的原因,難以保證待濾水與溶氣水的均勻分布與有效接觸,也使回流比增加。

  因為試驗期間正處于用城市供水緊張期,水廠清水池的水位總是處于低線,所以不宜減產進行試驗,以求得較低濾速條件下的最優回流比。但從幾次單池短時降流的實際觀測所見,在同樣的回流比條件下,浮渣層的厚度、密度及穩定性明顯增加。

  實際上,對回流比的大小應作全面衡量。從實效上看,降低回流比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節省氣浮系統動力費用,降低制水成本。由表2可見,盡管高的回流比增加了氣浮動力費,但卻大大延長了濾池的過濾周期,節約了大量的沖洗水。況且12%與 7%回流比間的的電費差額很小(29元/萬噸),相比之下,在水質提高的同時,總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與要求的不同,合理選擇或確定回流比,不宜一概而論。如英國推薦的回流比就高達1025%。本研究建議在原水受有機物污染,或濾速大于9m/h的情況下,采用大的回流比(大于10%-12),在經濟上與技術上都是有利的。當原水水質一般時,回流比則以小于10%為宜。根據這一原則,并考慮到離心泵Q-N曲線較為平緩的特點(水泵軸功率隨流量減少的降差很小),選泵時宜選用兩大一小三臺泵,單泵工作,其中一臺大泵為備用泵,以適應不同水質及回流比要求;

 、蹖τ袡C物及藻類的去除:對比各樣本,氣濾池對有機物的去除明顯高于濾池,尤其是對藻類的去除。在多數樣本中,濾池對藻的去除很少,尤其是樣本5(),過濾水藻含量甚至高于沉淀水,這可能是由于濾層已為藻所飽和而致;

 、苓^濾周期:過濾周期的長短直接反映了濾前水處理效果的好壞,特別是水中有機物對濾料絮凝吸附能力的干擾很大,往往造成濁度提前穿透。新工藝與原有工藝的最大區別正在于待濾水的水質更好。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