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飲用水源保護措施
根據水源工程的不同類型和所處的地理位置,按照國家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中水源衛生防護的規定,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制定保護辦法,特別是要加強對水源地周邊設置的排污口的管理,在水源保護區內禁止設置生活居住區或修建禽畜飼養場、滲水廁所、滲水坑,禁止堆放垃圾、糞便、廢渣或鋪設污水管道,嚴禁使用劇毒農藥,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適當營造綠化帶,大力推廣沼氣池,全面進行改水改廁,普及科學施肥、施藥知識,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等,以保證水源安全、持續利用。
3、建立合理的投資機制
制定扶持政策,多方籌措建設資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投資量較大,回收期長,收益低,甚至只有社會效益。因此,要堅持群眾自籌和政府扶持相結合的投資政策,以政府扶持資金為引導,采取出租、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廣泛吸收社會各界資金。堅持“多條腿走路”,既努力爭取國家補助,又廣泛發動群眾自力更生,為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而積極投工投勞、出錢出物,通過國家補、集體擠、股份集、聯戶籌、分戶拿等多種渠道,建立國家、地方、集體、群眾多方共建飲水工程的新機制。為此,政府要在工程招投標、稅收上給予優惠,并在政府補助和加強金融扶持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順利實施。
4、加強區域供水工程規劃
為保證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目標,根據規劃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建設條件和各階段任務,根據上級批準的可研報告和投資計劃編制實施方案,將項目落實到村、組、戶,逐鄉、逐村、逐戶建立工程卡片,按卡實施。要嚴格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技術標準,統一水量、水質、水壓、設計、施工、管理、水費收繳等。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的地形、飲水安全類別,采取合理的工程技術措施。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使農民可持續獲得安全飲用水。一要從水量、水質、當前、長遠等方面,合理布局水源,保證水源的可持續性;二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和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確定工程建設標準,保證工程的可持續性;三是保證工程管理運行和維護的可持續性。在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地區,主要采取“尋找好水源,建集中供水工程”;在人口較為分散地區采取“尋找好水源,建分散供水工程和戶辦工程”的形式解決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5、加強飲水工程建設管理
強化工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注重在工程建設中高質量嚴管理,堅持實行業主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質量責任追究制和后續管護責任制,從嚴把好抓好材料設備進貨關、施工隊伍選擇關、工程質量監督關、項目竣工驗收關。供水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小農水”體制改革要求可以通過改革方式確定項目業主,對村組供水工程由當地村民委員會作為項目業主,負責工程建設和資產管理;工程所用材料設備由縣集中招標采購,小于50萬元的單項投資實行邀請招標,大于50萬元的必須公開招標,嚴格選擇施工隊伍;狠抓事前事后的全過程監督,事前由監察、計委、財政、審計等部門力量組織專家對項目設計方案、預算方案、招標方案等進行嚴格審查,事中由受益農戶代表與技術人員全程跟班監督,事后預留20%的質量保證金,待工程試運行一年后無任何質量問題方才撥清余款;一般項目由縣組織驗收,重點項目由州組織驗收,驗收未合格的責成整改達標;建成后的管護視工程大小分別采取“業主經營,有償供水”和“村組統籌,分戶管理”,切實強化工程質量和項目永續利用。以“抓督查、重效益、促進度、保質量、強管理”的思路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