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

時間:2007-07-23  來源:  作者:hjk  下載次數:

  1.3 上海市安全保障技術的目標

  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圍繞飲用水供給從源頭到龍頭的三個階段:“原水水質改善”、“給水廠高效凈化”、“管網安全輸配”和“二次供水系統”,即水源地、給水廠、輸配水和二次供水四大系統。根據上海市原水水質的特點,針對供水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的技術現狀,通過采用高效、實用和經濟的先進供水技術,優化供水系統工藝和設備,并建立完善的供水監測體系,集成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將現有的常規供水系統改造成為具有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的現代化供水系統,實現上海市供水水質與國際先進水質標準(規范)接軌的目標。

  安全保障體系總體目標是:建立安全飲用水安全供給體系;建立安全飲用水評價體系;建立安全供水的應急機制。供水水質的目標:達到上海市供水水質目標要求,與國際先進水質標準(規范)接軌。

  2 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

  針對原水、水處理工藝和管網系統的現狀,以及制約上海市城市供水與國際化大都市接軌的因素,提出改善上海市供水水質的技術措施,構建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體系的主要對策與措施:中心城區主要通過改善原水水質,強化給水廠常規處理,全面實施給水廠深度處理,更新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網,改造二次供水設施,實施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管理新機制;效區推進供水集約化建設,建設城鄉一體的供水系統;同時完善城市供水監控體系。

  上海市安全飲用水保障體系將實現供水體系的四個提升:一是在過程控制上,從原來的管理出廠水、管網水水質提升到管理從源頭到百姓龍頭的每個環節;二是在水處理工藝上,從原來水廠常規處理提升到強化水廠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并舉;三是在水質管理上,從原來的水質靜態管理提升到水質動態管理,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供水水質模型;四是在供水格局上,從原來的城鄉分塊供水格局提升到郊區推行供水集約化,建設城鄉一體化的供水系統。

  2.1 改善原水水質

  黃浦江上游原水存在著有機污染和氨氮、鐵、錳、酚的含量較高,以及色度略高的特征,此外,原水的Ames試驗呈陽性;長江原水氨氮、鐵、猛、酚的含量有時偏高,冬季咸潮影響時,氯化物超標較嚴重。

  改善原不水質,使黃浦江原水水質基本達到Ⅲ類,長江原水水質基本達到Ⅱ類,抗咸保證率達到95%。

  對540m3/d黃浦江原水進行生物預處理,經較短時間生物接觸氧化后的原水,不進行泥水分離,只補充溶解氧,利用40余公里的原水輸送渠道,使之在渠道內能發生有效的生物降解,部分去除原水臭和味、氨氮、耗氧量、色、鐵、猛等,并盡可能地提高原水的溶解氧,降低揮發性有機物濃度。長江原水水質屬于~Ⅲ類,經長江陳行水庫自然凈化后,出水水質除氯化物外均符合地面水Ⅱ類標準,但由于水庫庫容嚴重不足(830m3),在咸潮入侵期間,氯化物超標,為此將在陳行增建11100m3的原水水庫,提高長江原水儲蓄容量,避開咸潮期取水,提高長江原水水質。

  2.2 強化常規處理、增加深度處理工藝

  鑒于上海市現有水源狀況,常規水處理工藝按目前給水廠運行方式,出廠水雖然滿足國家水質標準,但難以達到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的要求。因此必須改進給水廠凈水工藝,目標到2010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14座給水廠深度處理和污泥處理,出廠水水質達到2010年《上海市供水專業規劃》供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2.2.1 黃浦江原水凈水藝

  上海在周家渡水廠進行了1m3/d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處理黃浦江原水生產性應用,結果表明:其出水水質基本達到2010年《上海市供水專業規劃》供水水質標準的要求,因此將對黃浦江原水給水廠進行改造,強化常規工藝,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

  臭氧預氧化取代預加氯,可避免預氯化后產生大量三鹵甲烷物質,同時臭氧可氧化許多小分子以及分解大分子有機物成為小分子有機物,從而使得水中因腐殖質引起的色、臭和味能被部分去除,改善后續工藝的混凝效果。臭氧預氧化處理黃浦江原水生產性試驗結果表明:降低色度和紫外吸光度30%以上,降低鐵、猛約20%,并可提高溶解氧40%。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