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不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沒有淙淙的流水,沒有穿梭的游魚,更沒有花的芳香,鳥的歡唱;有的,只是一地淤泥、灘涂,遍野荒草,人跡罕見。然而,地不神奇人神奇,勤勞智慧的官渡人在短短5個月之內,讓它徹底變樣——水清了、魚現了、花開了、鳥來了……
奮戰5月“沼澤”變公園
8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晴空萬里,陽光下的五甲塘濕地公園顯得格外鮮麗,草葉上、花蕾上,處處露珠閃爍。水邊的草地上,一名身穿明黃色外衣的小男孩,不停地奔跑歡叫著,一名身穿灰色馬甲的銀發老人在身后追得氣喘吁吁,臉上卻是笑意;離他們不遠處,一對青年夫婦也面帶微笑,對著一株美人蕉輕聲地討論著……
銀發老人何繼仁,今年71歲,家住北市區金星小區,是一位老林業工作者;前面奔跑的是他的孫子小杰,不遠處的青年夫婦則是他的兒子和兒媳。閑暇時,何大爺最喜歡帶著全家到郊野呼吸新鮮空氣。星期天早上9點剛過,當心情不錯的老人家走過長長的石板路、穿過通透的接待中心落地玻璃時,眼前花紅葉綠、水清草長的亮麗風景讓他禁不住瞇起了眼睛:“真是太難以置信了!太難以置信了!”
作為一名老昆明,何大爺曾親眼見證了五甲塘濕地的數次“變臉”:最初,其是滇池的一部分,根本就沒有輪廓;后來圍海造田,輪廓方顯,但面貌仍較清秀,里面魚蝦很多,甚至還有白鷺等珍稀水禽;再后來,由于連年被作為泄洪地帶,加上周邊居民無節制地濫開魚塘、建造民房,使得水體逐漸惡化,生態面貌江河日下,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之前的“沼澤”。
而如今,其又在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開始逐漸恢復當年風情萬種的容顏:岸上楊柳隨風拂動,水中蘆葦叢生,美人蕉、薔薇、翠竹、熏衣草、睡蓮、浮萍、菖蒲等眾多植物點綴其間,形成茂盛的水生陸生植被;而水面翻飛的白鷺、翠鳥,加上水底游動的魚蝦,讓靜態的風景頓時生機盎然;此外,由低洼易澇農田、養殖水面改造而來的河流、湖泊、灘涂,與凹岸、曲流、河心島、淺灘和深潭相互交織,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此外,猶勝當年的是,公園內曲徑通幽的小路,讓廣大市民得以徜徉其中,感受這物華天寶的靈秀……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