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濕地公園專題 >> 資訊信息 >> 

我國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時間:2007-12-18 來源: 作者:

    作為全球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正面臨持久挑戰。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122在湖南省岳陽市舉行的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將通過加快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履行《濕地公約》,提升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努力在建設生態良好國家中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指使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于國土資源開發和各部門工作中: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農業、林業、漁業、旅游業以及其他生產性部門工作中,以保障各國乃至全球的環境效益。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提出主流化理念后,2003年全球環境基金生物多樣性計劃就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列為其優先戰略領域。

       中國濕地類型眾多,生物多樣性豐富。目前保留地自然濕地面積約有3620萬公頃,分布有高等植物2200多種,野生動物1700多種。濕地水鳥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物種的有56種;分布在亞洲的57種瀕危鳥類中,在中國濕地分布的有31種。同時,供我國利用的可再生淡水也主要來源于濕地,保護和管理好濕地是建設生態良好國家的重要方面。

       印紅說,近年來,中國政府在濕地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國已建立了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470處,有30多塊濕地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初步形成了由不同利用管制級別構成的濕地保護網絡體系。通過在全國實施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一批典型自然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

       但由于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加上人口眾多,濕地保護工作仍面臨自然濕地數量減少、棲息地破碎化,濕地生態退化、服務功能衰退、濕地產品需求和生態需求不斷增加,保護濕地的理念尚未被全社會廣泛認知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理念和實踐,無疑對解決中國濕地保護管理問題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印紅說,目前,中國政府在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方面已開展了許多工作,正在實施的國家濕地保護重點工程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保護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正在對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產生積極影響。今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由16個部委組成的中國履行《濕地公約》國家委員會,將進一步加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組織協調;正在制定的國家濕地保護條例,將從法律層面規范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和公民在濕地保護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并將推動濕地保護管理的跨部門跨地區合作。

       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