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濕地公園專題 >> 資訊信息 >> 

翠湖濕地公園建設生態優先

時間:2007-12-18 來源: 作者:



  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初步調查,公園一期生長著水生植物30余科、100余種,陸生植物上百種,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逐步接近原生狀態,自然和諧。在公園內自然棲息和遷徙的鳥類已經從剛剛修復時的不到10種達到目前的40余種、3000余只,包括白鸛、丹頂鶴、白天鵝、白鷺、蒼鷺等;引進馴化的鳥類有40余種、4000余只,包括紅嘴鷗、黑天鵝、蓑羽鶴、雁鴨類水鳥等;引入鳥類的目的是試驗性質的,目的為吸引鳥類和對鳥類的習性進行觀察。水生動物經過保護和人工飼養相對豐富,魚、蝦、蟹、軟體動物、浮游生物均成自然體系。

  相關背景

  翠湖濕地公園建設的歷史沿革

  翠湖濕地公園位于海淀區西北的上莊鎮,在稻香湖風景旅游區內。

  20037月,依據國家和北京市關于濕地保護工作和海淀區“碧水海淀”工程規劃,北京錦繡大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出發,經發改委批準立項建設翠湖濕地公園,土地以租賃方式處理。一期總面積約1000畝,水面面積約700畝,共栽植各類植物約29萬余株,一期建成后得到普遍認可和好評。

  20037月時任北京市長的劉淇同志視察該濕地時將其命名為“北京翠湖濕地公園”。20055月建設部批準翠湖濕地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0510月,海淀區政府專題會議決定由海融達公司接手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200512月,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完成了《海淀北部新區整合規劃》的制訂,在整合規劃中濕地公園的四至是:北至規劃中的翠湖北路南側,東至都海田園山莊和翠湖別墅二期西側100米,西至規劃中稻香湖東路東側及周家巷溝東側堤岸,南至規劃中的稻香湖中路北側,包括了現狀上莊水庫的主體部分,總規劃面積2.72平方公里。

  2006518日,海淀區政府確定北京海融達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工程實施主體,全面負責翠湖濕地公園建設。

  20071012日,林撫生代區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翠湖濕地公園投資建設及經營管理等有關問題。會議決定翠湖濕地的建設與管理原則是:生態優先、公益事業。業主單位為園林中心,并由園林中心負責公園建成后的管理經營。公園整體建成后所有權落戶到園林中心,同時由海淀區有關部門在2007年底前完成對翠湖公園一期項目的審計收購工作。

  翠湖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被列入海淀區“十一五”計劃;北京市水利、濕地保護和綠化規劃;定位為城市綠地系統,被北京市政府列入第一批保護工程。

  專家觀點

  翠湖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是在對歷史和地理條件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論證后,符合規劃、環保、水利要求的一項恢復自然濕地建設項目。

  同時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建設程序,履行了相關手續。目前已完成了方案的批復、立項、規劃意見書等關鍵手續,征地手續近期將得到批復。建成后對改善海淀北部地區乃至整個首都的生態環境、投資環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記者連線

  翠湖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海淀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進行濕地規劃的過程中,建設單位先后委托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防洪影響評價、水資源利用、交通影響評價、地質災害評估等多專業的科學評估工作,作為濕地公園規劃的技術支撐,并多次組織各學科的專家論證會。

  依據專家的論證翠湖濕地建設將產生巨大的生態及社會效益,其生態效益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物種保護效益、調蓄洪水效益、凈化污水功能、調節局部氣候功能、補充地下水的功能。

  根據批復的總體規劃方案,翠湖城市濕地公園的前期各項手續目前已辦理完成13項。已經得到立項批復并啟動的南沙河北岸部分,共160.73公頃,公園中配有極少量的建筑,功能為科普展示及公園必備的配套服務設施,不存在營利性開發的項目。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