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濕地公園專題 >> 研究濕地 >> 

溝渠濕地水體和底泥中有機質時空分布規律研究

時間:2006-11-27 來源: 作者:(河海大學水資源環境學院,江蘇南京 210098)

    有機質是水體中的一種主要污染物,其來源除人為排放的有機廢水、污水外,自然條件下植物殘體的分解也是其主要污染源.由于農民使用有機肥越來越少,農業活動產生的有機物主要是由秸稈還田造成的.有機質也是水體中N,P等無機營養元素的主要來源[1,2].在生長季節,降雨徑流將農田中N,P營養元素排入溝渠濕地中,促進了濕地植物的生長,減輕了N,P在水體中的污染負荷.但在秋、冬季節,植物地上部分死亡以后,有機殘體開始分解,營養物質將重新釋放出來,加重水體的污染.有機物也能在底泥中累積和儲存[3,4],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礦化作用,轉變為無機營養物質[5].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將影響濕地輸出有機物及N,P的濃度[6~8],因此,溝渠濕地是截留和轉化農業非點源污染物的關鍵場所.本文通過研究不同季節有機質在溝渠濕地底泥、水體中含量的變化,確定溝渠濕地對有機質的累積和礦化能力以及水生植物生長對水體有機質濃度的影響程度。

下載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