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庫
商業性開發
利用野生物種的基因改良經濟物種已經順利地開始。許多濕地都有野生物種,這些物種具有為改善經濟物種提供基因材料的潛力。
野生物種的基因具有幫助改善諸如味道、生長和降低病害感染率因子的特性。
維持野生動物種群
野生動物種群的維持要求具有一個適宜的基因材料庫。當種群數降至很低(如低于500個個體),盡力保持遺傳變異是很重要的。
有時,可以通過外來(ex-situ)資源保持遺傳變異,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是保護適宜面積的具有就地野生種群的生境。在物種組成仍然未知的地區,很明顯這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例:在尼泊爾,一些尚存的沼澤地里有3種野生水稻,從中培育出了一些商業性品種。現在這些沼澤地處于被改造的危險之中,因此利用原始基因材料的機會將被失去。
來源:G.L.shrestha;pers.Comm.
一些濕地匯集了所有物種的大量遺傳成份,特別是一些遷徙性海濱鳥類沿著它們的遷徙路線大量匯集在幾個濕地上。例如,阿根廷和智利的TierradelFuego海濱棲息著西半球70%的紅濱鷸(Calidriscanufus),46%的白腰濱鷸(Calidrsfuscicollis)和69%的棕塍鷸(himosahaemasfica)。
來源:Morrison,R.I.G.&Ross,R.K.1989;Anon.1992
中國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分布于我國6個省110個縣內濕地中,其中內遺傳多樣性極為豐富,可為水稻雜交育種提供寶貴的基因材料。
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利用海南島濕地中的野生稻,培育成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開創了大面積利用雜交水稻新局面,降低制種成本,提高了育種產量,并且使水稻產量有成倍的增加‚。
來源:陳家寬,中國內陸濕地植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問題,1995;懷鳳濤,1997。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