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濕地的重要產品之一,在農業生產發展和歷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開啟有史以來可以考證的農業文明之時,現在則養育著全球近半數人口,成為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栽培稻的祖先是野生稻。由于生物學特征具有普通栽培稻的表現,所以被認為是廣泛傳播于世界各國的普通栽培稻的唯一祖先。
在歷史的長河中,水稻人工栽培品種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形成了約4萬個地方品種,不僅本身是人工濕地作物,而且依然離不開生存在自然濕地中的野生稻,因為它們的生物學和經濟學諸方面的優良特征需要野生稻自然演替進化中選擇壓力所形成的優良遺傳基因提供支持。被譽為雜交水稻育種之父的科學家袁隆平,就是利用分布于海南的普通野生稻遺傳基因,培育成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并成功推廣,開創了我國大面積栽培雜交水稻的局面,降低了制種成本,提高了水稻產量,獲得巨大經濟效益。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