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注冊并關注水世界微信號,獲得更多資料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掃一掃,用微信登錄
x
[b]■新聞背景[/b]
12月9日,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閉幕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從七個方面描述了明年我國在經濟體制、投資體制、資源產品價格、社會事業領域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體目標。明年我國城市供水價格將適當調整。有解讀說,這就意味著明年將要適當提高城市供水價格。
[b]水價上調看成本更須看時機
[/b]
時下所有漲價的欲求都能給出一個貌似合理的理由——成本的上漲。中電聯上書國家發改委時是這么說的,石油巨頭們“逼宮”時同樣打著成本上漲導致煉油虧損的旗號。誠然,受今年國際市場能源價格整體上漲的影響,國內的水電油等企業確實面臨著成本增加的難題。如果單從供需決定價格的經濟規律來看,水價、電價、油價的上漲有著內在的市場需求,并不完全是壟斷國企片面的逐利沖動。
但是,水電油價格的上漲又關乎民生,在物價普漲的背景下,這些壟斷國企的漲價意愿,勢必附著了些許追求最大化利潤的本性。特別是當他們還一致打著成本上升的口號時,可否捫心自問一下,這些上升的運營成本中到底有哪些是受能源漲價的影響?又有哪些是出于自身管理效率低下、薪酬支出大增而導致的呢?不多舉例,爭議多多的交強險,賠款支出139億元,各類經營費用卻高達141億元,超過了賠款支出。是否大多數的壟斷國企都背負著交強險式的所謂高成本呢?
更為重要的是,水電油等上游能源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帶動著下游生產環節的價格上漲,而后以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終端消費滲透到公眾生活中。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助推通貨膨脹的可能。當前,要注意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因而,在“防過熱、防通脹、重民生”的基調下,要提高水電油等價格,必須十分慎重。
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武斷地認定,水電油的漲價必然會帶來通貨膨脹,因為即便能源價格不上漲,生產環節同樣可以以其他途徑帶動消費品價格的上調,比如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而且生產企業獲利后的投資所帶來的產能過剩,同樣可以引起通貨膨脹。但由于能源漲價往往能夠引起更多的連鎖反應,所以對其漲價需求必須慎之又慎。
(據《廣州日報》李龍/文)
[b]不妨再拖個兩三年
[/b]
今年堪稱中國的“漲價年”,衣食住行無不激起漲價浪潮。民生不堪物價飛騰,“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明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之一。值此之際,城市供水價格上調的消息,無疑會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反對聲音必將鋪天蓋地而來。依我愚見,水價上調并非迫在眉睫之事,發改委不妨再拖它個兩三年。
事實上,對于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所傳出的消息,將其內容相互對照頗為耐人尋味,比如其中包括兩條:新醫改方案明年出臺、電信改革將“加緊研究”。試想:為何醫改和電信改革進展如此緩慢呢?說穿了它可能在于既得利益者的奮力“頑抗”,使之成為改革的“老大難”。相形之下,水價上調就顯得“手到擒來”,以至于無須顧慮太多。
其實,歷次水價上調過程都很簡單,有關部門舉行一個聽證會,得到聽證會代表的“一致同意”后,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價格上調。為什么會這么容易呢?道理很簡單,供水公司掌握著水龍頭,自然有絕對話語權。
而且,壟斷經營的供水公司們會“哭窮”,又不必靠壟斷經營的低效和浪費,把一切成本轉嫁給用戶即可。奧爾森早已斷言,類似各地供水公司的小利益集團,具有強大的“討價還價”能力。
現在的問題是,物價上漲對民生影響很大,任何一次微小的價格上調,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讓一部分又一部分群體陷入困境。當前,出于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的“首要任務”,國家發改委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在促進降價的工作中,諸如抓緊推進電信改革以調低電信資費、盡快出臺新醫改方案以降低醫療成本。至于水價上調問題,再拖個兩三年,絕不會出什么亂子。孰重孰輕,仔細掂量吧。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宣華華/文)
[b]希望部門表態不會影響價格聽證
[/b]
物價調控的主管部門明確地傳遞出“明年水價要上漲”的信號,差不多意味著明年水價上漲已成定局,唯一剩下的懸念就是要漲多少了。相關部門并沒有明確解釋水價要上漲的原因,而我只想問的是:按照規定,涉及民生的物價調整是要召開聽證會的,既然相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水價要漲,那這個聽證會還有意義嗎?
價格法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的價格等,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因此,為水價上漲召開聽證會當然是有必要的,嚴格說來,也是不受相關部門“表態”影響的。從程序上來說,相關部門根本就不應在聽證會之前就水價是否要上調作出任何表態。因為作為物價調控的政府部門,其應該秉持中立的原則謹言慎行?紤]到供水依然是壟斷性行業,當前的物價又一直在高位運行,即使要表態,也應該偏著普通消費者一點。但沒想到的是,這個表態竟是先把“水價要上漲”的調子定了下來。難道相關部門是這些壟斷企業的代言人不成?
其實水價是不是要上漲,完全可以交由聽證會來決定。相關部門要做的,也只能做的是,告訴大家供水企業有漲價的要求,將定在什么時候召開聽證會,并確保聽證代表的組成合理合法,聽證會的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在聽證會上,供水企業拿出的成本上漲理由如果說服不了大家,水價上漲就只能不了了之。如果理由成立,水價上漲至少也讓大家心服口服,F在的問題是,“水價要漲”的表態已經把聽證會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現在老百姓普遍認為聽證會是聽“漲”不聽“跌”,這種社會心理之所以得以形成,相關政府部門有沒有從自身找找原因?
(據《瀟湘晨報》寧遠/文)
來源:華興時報
[[i] 本帖最后由 bluesnail 于 2007-12-12 12:55 編輯 [/i]] |
|